第三种,凡人修炼而成。比如《灵宝经》和《玉皇经》都记载,灵宝天尊和玉皇大帝是凡人修炼而来,不过,一般认为,灵宝天尊和玉帝的身世,都是佛祖身世的翻版。并且,灵宝天尊和玉皇大帝也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玉皇经》记载玉帝来自光严妙乐国,问题是,世界历史上何曾有这个国家?
而道君皇帝的册封,无疑改变了这个格局:自此,大量历史名人开始加入了道教神灵的大军。
明清时代明朝小说《封神榜》流行以后,人们对“神”和“仙”的观念,再度发生变化。
根据《封神榜》记载,神,指的是修仙不成的“残次品”,并且需要给天庭服役的群体,而仙,则是逍遥自在,不受任何人约束的群体。并且,《封神榜》模糊提到:三清教主甚至玉帝,都属于“仙”,而天帝的女儿龙吉公主,本是仙人,因为遭到*害,而得以成神。
《封神榜》的概念虽然未必代表道教观念,但是从《封神榜》产生后,其“神”和“仙”的概念,开始改变了人们对这二者概念的认知,并延续到今日。
自此,“神”和“仙”的观念,从先秦时代“神”高于“仙”,演变成了“仙”大于“神”。
外来文化不过,对于外来文化来说,《封神榜》提供的概念,外来文化的翻译者持不认可的态度。
比如《圣经》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使用“神”这个词,而没有使用“仙”,说明在基督教学者的概念里,是不认为“仙”大于“神”的。
《古兰经》的中文版,有时候将天使翻译为“天神”,也有时候翻译为“天仙”,刻意模糊了这两者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