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鼠妇,你准备好了吗?昆明9万爸妈都在找你”登上了热门榜。
原来,云南昆明多所中学由于生物课教材内有一节探究实验,所以老师要求学生收集鼠妇做实验,随后,家长和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找虫热潮。于是,网友调侃鼠妇有了新天敌。
每人10只,约90万只鼠妇将被集中捕捉
据报道,“今年昆明初一新生有9万多名,每人至少交10只鼠妇,约90万只鼠妇将被集中捕捉,小虫子将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
一瞬间,家长和孩子掀起了一场抓鼠妇的热潮,花园里的砖头下、墙角的石块下、花鸟市场、淘宝网……到处都是弯着腰低着头找虫子的。
据都市网记者报道,昆明多所中学要求初一学生带鼠妇数量不一,其中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要求每人带10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为每人10—20只,昆明长城中学新城校区为每人20只,昆明华山中学每人10只……为了让孩子在上课时顺利开展课程,家长们纷纷行动,各显神通收集。
只因为这个实验,鼠妇将面临一场浩劫
只因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中的这个实验,鼠妇将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
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课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要求学生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其中教材案例为“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的材料用具中要求鼠妇数量为10只。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准备至少10只鼠妇。
每人带一两只鼠妇行吗?为何至少要10只?
有人会问:课本中案例为10只鼠妇,老师就一根筋让学生带10只,能不能变通一下,用一两只鼠妇做实验不行吗,难道就非得这么多吗?
答案:数量少于10只还真不行。
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对象数量越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就越大,得出的结论误差则越大。就如同检查作业,全班作业随即查1本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查10本得出的结论则较准确,查20本则更准确。
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中,需要的鼠妇数量最好是10只以上,如果用20只鼠妇,从实验原则来看,则更加科学准确。
建议分组实验,没必要单人单组
由于实验中需要的鼠妇数量比较多,因此建议对班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可以4-6人一组,去观察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学生对鼠妇的需求量,使得鼠妇需求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又给学生创设了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
同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探究实验为分组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在中学实验过程中,一般不建议学生单人单组进行实验,因为单人单组实验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