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聚会中,女孩被问到:“为了将自己变得更好,你曾对自己做过的一件最狠的事情是什么?”
女孩回答:“为了减肥,我曾经疯狂节食,逼自己完成每天的跑步计划,后来我晕倒了......醒来后恨不得把桌子都啃了。”
大伙哄堂大笑。
女孩又讲:“还记得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把精力全扑在了工作上,每天完不成定下的目标誓不罢休,三餐总是无法按时吃,后来犯了胃病,被同事紧急送去了医院。”
女孩开始喃喃自语:“我曾想狠心逼自己,让自己变得自律,可现在完全没有了动力,胃也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每年需要大把中药调理......”
说着说着,现场安静了下来,女孩也已泪流满面。
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
女孩严于律己,想要战胜惰性的决心值得提倡,但最终她不仅没能坚持下去,还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伤害,让人感到心酸。
很多人都认为自律应当死磕,逼迫自己达成目标。
其实,真正的自律,是不和自己较劲。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伪自律”,给不了你真自由
李尚龙曾在书中写了一段自己做英语教师时的经历。
有个女孩子垂头丧气地告诉他:“老师,我考了四次英语四级还没过,究竟是为什么?”
李尚龙觉得奇怪,便问了这个女孩是否做了习题。
女孩说自己已经把习题的答案给背了下来,还拿出了记得满满的笔记。
沟通过后,李尚龙纳闷了。
这个女孩这么努力,没理由不过啊。
李尚龙只得先安慰对方:“你这么努力,放心吧,下次你肯定能过的。”
结果那个女孩子再也没出现在他的课堂上。
直到结课那天,李尚龙问了从前坐在女孩身边的一个学生,才明白了原因。
原来这个女孩是学生会长,还兼任了学校几个社团的工作,平时非常繁忙。
关于英语学习,她只是做了一套真题,并没有投入更多精力,转头就去做其他事情。
当然,她也找了很多人探讨如何学英语,告诉别人自己在哪儿报了课,可真正沉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相比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他们更热衷把自己的生活写给被人看。
在朋友圈中发一些正能量的动态,看起来特别自律,每天都在努力。
可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最终,收获远没有所写的那么光鲜,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此焦虑重重。
真假自律的区别在于,你是真正通过自律来成就自己,还是只把自律演给别人看。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还记得,网络上曾有一个流行词,叫作“积极废人”。
指的是爱给自己立下目标,但常常难以做到的人。
这就好比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尽管心态积极,但行动迟缓。
对此,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松蔚曾讲到对“积极废人”的看法:
人们为什么会那么“积极”呢?
其实很多人内心制定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认同且想做的,可能只是受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有人告诉我们一定要减肥。为了迎合这个标准,自己便去喊一些类似“一定能做到”的口号。
当我们说出来后,的确可以赢得认可。
但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预支了目标实现的快感。
提前享受了这种成就感,我们做事的动力就被打了折扣。
因此,我们在定目标之前一定要先确认,这个目标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没有方向的积极,是一种假努力。
没有目标的自律,是一种“伪自律”。
自律一定是建立在你真正想要去做的基础上,漫无目的去行动,只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