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如何真诚又不失优雅、含蓄又恰如其分地道歉,是一门“艺术”。
不如让我们一起瞧瞧古人们如何表达歉意,探一探道歉的学问。
01
写诗、拱手、哄一哄
古人们道歉也分轻重。若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摆弄点诗文,既显得通情达理,又不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令双方陷入尴尬之地。
比如,在情场的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又有不喜欢的人向我表白了,怎么办?这时候,发张好人卡,显得太虚伪,若直接拒绝,又怕落个无情的名声。其实,最好的方式,古人们早已告知我们了。
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可以说将“婉拒”的艺术发挥至了极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明张纪人面桃花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张籍这首诗原是“寄东平李司空”,李司空是当时藩镇的节度使,因听闻张籍的才名,有意拉拢他作幕僚。
然而张籍不满藩镇割据,又不敢公然得罪李司空,便借以这首诗表明自己的立场。虽说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但用在男女关系上,也是巧妙得当。
女子是有夫之妇,却收到了一串“双明珠”。不用说,肯定是哪位暗恋的男子赠予,意为“双宿双飞”。
女子一看便知其意,但她并没有立即严厉地拒绝,或斥责男子的逾越,而是小心地将礼物收下,系在红罗襦上,表示对这份情意的珍重。
接着,她化缠绵为郑重,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身处闺阁,丈夫正在沙场的刀光剑影*敌,虽然我知道您的情谊有如日月般光明正大,但我早已与夫君立下同生共死的盟约。
言外之意,便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表白。
五代十国佚名浣月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方面,女子如诉衷肠,尽力地安慰男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得到谅解。
另一方面,女子又在字字句句中透露出她身份的尊贵以向男子施压:丈夫是天子护卫,住在高楼别苑,二人感情甚好……
此番话一说完,女子再次柔肠四起,含着泪将那一对亮莹莹的明珠交还于男子,以示自己“事夫誓拟同生死”的决心。
万般的歉意之中,她以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斩断情思。无情之中,饱含深情,深情之中,又充满决绝。
这首《节妇吟》荡气回肠,其中的情感一波三折,读来无不让人动容。相信,世间男子若是能收到这样一封拒绝书,定然不会怀恨在心,反而会深深祝福,坦然转身。
老夫老妻之间,拌个嘴,吵个架是常有的。不过,吵完之后怎么和好,真是难煞人。无论哪一方先低头认错,都拉不下这个脸。这时该怎么办呢?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史料中记载她无子,一直将另一位早逝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视如己出。
本来,夫妻和睦,儿子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建安二年,曹昂随父出征,讨伐张绣。原本张绣已经投降,但曹操竟勾搭了叔叔张济的妻子,导致张绣复叛,对曹军突然袭击。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撤退时曹昂不幸战死。
丁夫人闻讯后,悲痛欲绝,每日哭闹不止。曹操一气之下,将丁夫人遣回娘家。
可是没过多久,曹操就后悔了。往日的种种恩爱浮现在眼前,加上儿子的惨死,曹操愈觉一个人凄楚万分。可是堂堂男子汉,在敌人面前尚且宁死不屈,怎能向一介女流服软呢?
嘴上说不愿意,身体却很诚实。这不,曹操已经地向丁夫人的娘家出发了。
清陈枚耕织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刚到丁夫人处,就有人通报。丁夫人假装没有听到,继续若无其事地织布。曹操看丁夫人没有回应,知道对方的气还没消,便小心翼翼地走到丁夫人的面前,轻声地呼唤她的名字。
见丁夫人还是没反应,七尺男儿只得放下脸面,用手抚摸着丁夫人的背,哀求着:“宝贝,跟我回去好不好?”
然而,无论曹操怎么哄,丁夫人就是无动于衷。无奈,曹操一挥手,愤然离去。但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丁夫人一眼,丁夫人还是没有抬头。曹操立在门口,追悔莫及的嘟囔了一句:这次真的要分了……黯然离开。
曹操和丁夫人最后以离婚收场。也许丧子之痛对于丁夫人来说,是无法愈合的一道伤口。两人无法冰释前嫌。但无论如何,一向在世人眼里龙骧虎步的曹操,为我们演绎了一回铁血汉子式的柔情。而有时候,亲密的关系之中,恰恰缺的就是这一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