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济南的发小跟我讲了一件他的烦心事:他家是农村的,这两年他在济南买了房,把父母接来一起住,但是这几天他快六十的父母最近又因为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吵架了,而且由于那一件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延伸出好多事情,他的父母几乎天天拌嘴、隔几天就大吵一次。这也严重导致了他和妹妹在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塑造。
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成年人,我一直不理解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八十年代结婚的夫妻普遍都吵架,从结婚一直吵到现在,而且俩人都固执到沉浸在自己的固有思维里出不来。
就像我发小的父母,他们吵吵闹闹三十几年,听我发小讲完他父母的事,我最不理解还是他父亲那种顽固不化的“愚孝”。
他的妈妈虽然性格急躁,容易说狠话,即使她的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她非得这么说出来故意让人生气。虽然这也是导致吵架的一个因素,但这是次要的。
他的爸爸却是一个奇葩,永远固执地认为他和他的哥哥、弟弟和父母都比自己的媳妇和孩子亲,永远固执地认为他们才是一家人。他爷爷奶奶在世时,无论他们说的对不对,他爸爸都言听计从,他觉得即使他的父母说的或是做的不对也要顺着父母,这叫“孝顺”,到如今,即使他病了,只有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尽心尽力照顾,他所谓的亲人都没人管他,他还是认为他们是一家人,时常告诉我发小要有“家族观念”。
当我发小跟他说,只有自己过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顾到大家,别人才会把你当做亲人。为什么人家都在开开心心地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你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却总是跟别人一条心,不跟自己家人一起呢?他父亲听到他这么说,就说他不孝顺,没有家族观念,自己过好了不算什么本事。
他永远不明白一件事:最亲的就是你的老婆和你的孩子。
我就纳闷了,这种“愚孝”的思想怎么这么根深蒂固?即使他的亲兄弟们谁都不管他,他还是觉得他们好,他们血浓于水;就算自己的老婆孩子尽心尽力、辛苦照顾他,对他好,在他心里还是永远没他一奶同胞的兄弟亲。
如果只是这样也没事,这也是真实情况,毕竟是亲兄弟。但是你们兄弟情深、血浓于水,你的孩子就跟你没有血缘吗?你的老婆在你生病后无微不至的操劳你都看不到眼里吗?
为什么所有的错都归罪于跟你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尽心尽力照顾你的人呢?就是你自己生病也要怪自己的老婆造成的呢?
无论怎样,都要维护他那“一家人”。却把自己最亲的人当成了保姆,理所当然的接受他们的付出。
当你问他,你的兄弟跟你血浓于水,那你为什么不去让他们照顾呢?他却只顾说你不孝顺之类的。
让人无语。
其实他不知道,正是由于他这种行为才导致了婆媳、妯娌之间,以及自己家庭的不和睦。
如果是一个真正懂得平衡关系的人,凡事他都会处理的很得体,即让自己孝顺了父母,让父母满意,又让自己的小家庭和和睦睦。这样一来,婆媳关系,以及兄弟之间的关系都能处理的很好。
如果你一味的让自己的小家庭来承担所有的、无论对与错的矛盾责任,只会在家庭中埋下隐患,等到有一天承受不住爆发了,那只会让家庭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可怕的不是作为一个男人你犯了以上的错误,而是你犯了这样的错误,却还一直认为你是对的。
就像《都挺好》电视剧中一个情节:
苏家长子,虽然没啥能力,但是为了苏家也是尽心尽力,在母亲去世之后,竟承诺父亲,要给他在上海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一切费用都由自己承担。
这种冲大尾巴狼的行为让他老婆非常生气,曾多次埋怨他,要大家不要这个小家。
苏明哲的想法就是自己的父母辛辛苦苦供自己出国留学,等自己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虽然也不是太有钱)
结果他媳妇就不乐意了,钱是咱俩一块赚的,你爸一共三个子女,为啥钱都让你出,你都出了我和孩子的生活怎么办?
老婆这么想看似有点自私,但是站在家庭的角度说一点没错。毕竟,最起码先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好,才会有精力去照顾大家。
像苏明哲这样,好人让自己做了,却给老婆孩子增添生活压力,这就是愚孝。
凡事都要有个度,越界了,自然两头都得不到好。
就像我发小的父亲,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没掌握好一个度、一个平衡,没能找到一个能让原生家庭和自己新组建家庭都满意的平衡点,只一味的什么“孝顺、血浓于水”之类的,只能让两边都遭罪,最终让自己的小家终日不得安宁。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吵吵闹闹三十多年,不仅自己的日子没有过好,还因为经常的吵架,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在他们长大后踏上社会,不能很好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沟通,性格偏执,自卑等等。
我们改变不了父母,只能做好自己。当他们吵架时就让他们吵吧!
做个旁观者也好。
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