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本觉寺塔
宋代木叶盏一般选用桑叶制作,也有菩提树叶。叶片数量则多为半叶、一叶,或二三叶相叠成纹。
南宋诗人陈与义有诗云:“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不少学者推测,这种盏内贴有桑叶或菩提叶的木叶盏,最初可能为禅宗僧侣专门定制的佛家茶盏。
宋代寺院参与佛器、茶器的生产并不奇怪。
禅师们按照禅宗哲学与美学要求,指导法事所用及日用陶瓷器物的生产。
而一些僧侣较多、规模较大的寺院,如本觉寺,僧侣们也很可能自己亲手制作。

▲清代 佚名 《菩提叶罗汉图》(书籍局部)
大英图书馆藏
传统木叶盏多为斗笠造型,口大、足小、敞口浅腹,简静朴实,符合禅宗的审美。
黑釉瓷一遇水变得深邃柔润。木叶丝丝茎脉衬于盏底,似雨后悠忽飘落在池塘的树叶,有一种质朴的野趣。


空山木叶下,坐观不二门。
茶香舌本甘,直探天地根。
—— [宋]释道璨《和童敬重》
以木叶盏泡茶:
盏,沉穆而自然,是一种宁静内省的审美。茶,微苦而回甘,是一种复杂隽永的滋味。
一片树叶被恒久珍藏在一盏茶器中,泛动在日常茶事的间,对茶、对自然、对生命枯荣,也许会有一种别样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