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植概况
- 中国占世界7%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 中国粮食总产19297万吨、种植面积、平均单产800斤左右、分别列第1、2、7位
- 水稻种植面积4.7亿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占粮食总产40%,65%以上人口的主食
- 杂交稻种植面积2.3亿亩,常年制种面积150万亩
- 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省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亿亩,占全国水稻面积1/3
- 农业增产靠科技,农业科技凝聚在种子上,其贡献率35%
- 良种是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 一粒能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 20世纪的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配套两次革命如矮脚南特、广陆矮、汕优63
- 水稻品种500多个,种植10万亩以上471个,常规品种282个,杂交稻189个
- 杂交不育系9大类30多个如野败型珍97A、V20A;矮败型协青早A;D型D62A;冈型冈46A;红莲型粤泰A;BT型粳稻不育系黎明A;滇型滇3A
- 南方早稻面积减少,产量比重下降70年代40%下降到20.7%,中晚稻比重上升
- 品质结构调整加快,中晚及早稻食用优质稻比例上升
- 北方水稻种植面积年年增大,80年300万亩总产73.5万吨;99年2325万亩总产944.3万吨;南米北调-北米南运
(一)水稻分布 安徽省≥10℃积温为4600℃~5300℃,就热量条件来说,实行麦稻或油(油菜)稻一年两熟。但水稻的实际分布则受自然降水、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制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
(二)双季稻的种植条件 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