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育秧呢?
这是因为“好种育壮秧,壮秧一半谷”,育秧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第一,育秧可以缩短水稻在大田中的生育期,增加这块地的水稻种植次数。比如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的双季稻,早稻和晚稻会有一个交错期,那么在早稻快成熟时,我们就可以在同一块田上种上第二季的晚稻,这样就增加了这块地的复种次数。
第二,水稻育秧可以节约用水,在秧苗期实现集中管理、节约成本,来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水稻苗。
第三,水稻育秧可以保证在插秧时,田间有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防止后期水稻倒伏的发生。
总之,掌握水稻育秧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强壮的秧苗,达到水稻高产、优质的目的。
目前水稻育秧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水育秧法、湿润育秧法、旱育秧法、两段育秧法、塑料软盘育秧法这五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育秧方法也有很大的改进。比如两段育秧法,是指前期在秧田中先育一段,等到二叶期过后,把它迁移到寄秧田中,让它再生长一段时间,最后再进行移栽,后期管理得好,产量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现在比较流行的还有塑料软盘育秧法,这种育秧方法有利于我们机械化插秧、抛秧等等,同时,秧苗管理上也比较统一。
了解了育秧的方式后,我们来看一下秧苗的类型。水稻秧苗根据它们的大小、生长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小苗、中苗、大苗以及多分蘖的壮秧。
小苗一般是指3叶期内带土移栽的秧苗,多在密播、保温的育秧苗床上培育,广泛用于抢早移栽、两段育秧的第一段与抛秧。
中苗一般是指有3-4.5片叶就开始移栽的秧苗,它也可以用于抢早移栽以及抛秧。
大苗一般是指到4-6片叶的时候才进行移栽的秧苗,比较适合双季稻和一季中稻的种植情况。
多分蘖的壮秧叶片比较多,要等到6-9片叶之后才开始移栽,多用于双季晚稻和迟茬的一季中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