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有一个通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小时当两小时用,一天当两天使,事情多得分身乏术。于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很多人觉得同时处理好几件事就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一边吃饭一边回邮件,一边做ppt一边听英语。但这样真的可以节约时间吗?大错特错。
要知道,多任务处理并不等于高效率。我们来看一个实验,2009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商学教授索菲•莱罗伊找来了两组实验对象,给他们两个任务,一个是猜字谜,另一个是读简历并选出合适的求职者。
第一组还在猜字谜的时候,莱罗伊打断了他们,让他们看简历,并决定该选哪位求职者;而第二组可以先专心完成字谜,然后再看简历。在两个任务的中间,莱罗伊给实验对象进行了一个小测试,看看他们还记得多少字谜中的关键字。结果呢?第一组记住的更多,但他们的求职人选却不尽如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难理解,第一组的第一个任务还没完成,注意力还集中在它上面,就算交给他们第二个任务,他们的注意力也没法全部转移,莱罗伊把这种现象叫做“注意力遗留”。因此,他们对于第二个任务心不在焉,导致表现不佳。
所以说,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只会三心二意、顾此失彼,对效率和产量也没有帮助。
另外,时刻联网也不利于工作效率。大家可能觉得平时浏览器上一直开着微博、电子邮箱,还有QQ、微信之类的聊天软件很方便,就是闲下来才看一看,应该不会影响工作。但事实上,屏幕上随便一个弹出窗口都有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就算你不打算马上回信息或者邮件。可能你本来在专心致志地想文案,结果好朋友突然给你发来一只萌猫的照片,就看了那么一眼,刚才想到的点子就全忘了。如果总是这样,工作进度自然会拖慢。
还有一个例子,一家叫麦肯锡的咨询公司在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平均来说,一位员工平时用在线聊天工具和上网的时间占到了工作总时间的60%以上,那其中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比如收发邮件呢?只有30%,也就是说,人们很多时候并没有专心工作。
照这个数据看,员工应该觉得工作很轻松才对,毕竟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没在干正经事,可让人纳闷的是,大家怎么都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忙,越来越累呢?哎呀,眼看就要下班了,今天的事情又没做完,晚上回去又要加班了,这个周末估计又不能休息了。问题就出在那些细碎的任务和不断出现的信息,让我们没法做到真正的专注,深入完整地处理工作,到头来只是瞎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