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匠
新匠人学院168号新匠人 卢志明
他是爱茶之人
为追寻一杯好茶
跋涉深山,俯首精研
从“簇茶”到“天脉”技术
十余年岁月沉淀
终于奉上这杯“巅茶”
01
钟情:一杯古树普洱的魂牵梦绕
卢志明喜爱茶,尤爱喝普洱,所以当他离开工作几年的白云山制药厂后,毫不犹豫地进入了茶行业,那一年是2003年。
作为茶叶爱好者的他品茶无数,却始终未遇到一款直击味蕾的茶,就像是伯乐寻不到千里马,于他,始终是个遗憾。
直至一次偶然,卢志明接触到一款古树普洱茶,品尝过后,被其浓厚滋味、丰满饱满的口感深深吸引。
“那是我当时遇到的最好喝的茶。”他回忆说。随后,卢志明就四处搜寻古树普洱茶的资料,将目标锁定在云南勐海,第一时间奔赴彩云之南的大山深处,实地探索古树普洱茶的奥秘。
云南勐海,有隔世美景,有最原始的古茶树群,甚至千年的野生古茶树也不少见。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这绝妙之物始终保持纯净。
在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大山深处,卢志明跋山涉水,穿梭于各个山头的古茶园,一边研究相关文献书籍,一边向当地茶民请教,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只为收集最优质的古树茶原料,亲手做一杯极致的古树普洱茶,再次品尝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300年以上的茶树才称得上古茶树。”卢志明要做的这杯茶从原料开始就与众不同。
卢志明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他要做的事想必不简单。要做一杯天然健康的好茶,原料是基础,工艺决定成败,所以寻得古茶树的他并未开始做茶,而是钻研起制作工艺。
02
追寻:从“簇茶”到“天脉”,十年精研
数年里,卢志明多方查探,最终决定复原“于1938年失传的普洱茶制作工艺”。
从清朝延续到民国的一套特殊生茶装篮工艺——“筑茶”,时过境迁很少有人知晓,复原难度很大,而卢志明却坚信:只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一定能做到。他翻阅大量古籍,埋头研究、解密,反复试验,向民间老茶人取证,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6年。
2012年,卢志明终于完整复原出号级老茶(古董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并将其命名为“簇茶”。
卢志明想要的那杯茶,一定是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艺、最严格的标准做出来的一杯口感独特、香醇甘甜的茶,“巅”字则正好符合他心中的期待。在合适的时机,卢志明顺应心意成立了巅茶茶业有限公司。
“巅茶”的时代,正一点点开启。
凭着对茶的一份热爱,卢志明齐头并进,同时研究起古树熟茶的制作工艺。
这一次,他颠覆了整个茶行业。
一直以来,茶叶都采用大堆发酵制作工艺,这样的茶有土味、堆味等多余杂味,严重影响口感。小堆发酵的概念流行多年,虽有人尝试却一直未攻破技术难题。
卢志明和团队不断尝试、改进,通过在竹筐环境中监控及调整茶业里各类微生物的关键性参数,科学掌握了发酵全局,一次性攻破了传统古树茶无法进行“渥堆发酵”的难题!这样的方式完全保留了古树茶的滋味和内质,口感鲜活,茶汤活力有劲,而且十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