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画洗净后,在装裱前,需要对画进行内衬,以便更好地吸收画中的水份。之后,将绢画和衬纸一起卷起来,放在裱台上,拿去衬纸,画芯的面朝上,把水油纸和浆料都准备好。糊水油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碎掉的绢画芯被移动,方便修补,要根据破损程度,来控制刷水油纸所用的浆料的厚度。
要注意的是,有些画面用的是石青、石绿等颜色,因为这是矿物质颜料渗透了进去,漂浮在了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颜料会发生变化,很容易脱落下来,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些色块上铺上一张干净的宣纸,然后贴上一张水油纸,这样才能避免颜料脱落。
有些绢画又脆又旧,发霉生虫,画芯脱落,断裂破损十分严重,根本不敢拆开。这必须将其放在裱台上进行。洗前,在装裱台面上铺上薄皮或细丝网绢布,并用水墨笔填平吸干。将画卷放在桌上,徐徐展开,将画卷翻过来,用水彩将每一幅画都粘在上面,动作要轻柔,不要太快,然后再去寻找其他散落在周围的碎片。
在要将整个画芯进行还原和固定的时候,应该要对画意进行认真的观察,将其进行细致的拼接,将其精确到位,之后才可以用毛巾一块一块地、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将其吸干并固定住。稀浆水油纸刷平,再刷两层宣纸,作为保护层,接着再将裱台上的衬绢平移到另一裱台,将有水油纸与保护层的一面刷平在裱台上,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在装裱古代字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揭开画芯。如果揭下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毁了这幅画,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专注。揭开画芯的时候要注意用手拿着镊子。首先,要仔细地揭去表面两层复背纸,还要注意到,水分是否能够充分地浸透画芯,并对其进行调节。
揭的时候,要在空白处或比较容易揭的地方进行入手,按照规律,沿着一个方向逐步进行。揭命纸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能揭开的时候就揭开,不能揭开的时候就揉,揉的时候一定要将手指平放在一起,前后轻轻的摩擦,如果有一些残破的纸衣,可以用小毛笔慢慢的冲洗,不要太着急,一定要将它们全部剥下来。
用稀绢托纸作画时,托纸不能揭下,否则会影响到原稿的效果。要让画芯逐渐剥离,可以用滚浆的方法,就是在前面涂上一层浆糊,把绢和纸张粘在一起。将旧的纸片取下来,然后用一把刷子刷上一层薄薄的胶水,防止胶水翘起,等胶水干了,再进行下一步——补洞。
当纸片被取下后,画芯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孔洞,这些孔洞都是需要仔细修补的。在撕下复背和托纸后,对破损绢本进行修补的方法,最有效的是贴补。这种方法既不损害绢质,又节省了修补材料。在修补之前,要用锋利的刀尖,将孔洞周围的单丝、杂丝全部刮掉,要用一支小毛笔,将孔洞周围的油纸,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浆液,每一张孔洞的补丝,都要跟画芯的经纬线对齐,不能有任何的弯折。
在将绢布修补好后,要用小毛笔涂上厚实的浆液,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抚平,等它变得干燥之后,要将孔洞周围的多余补绢用一把磨快的小刀放平,在孔洞上轻轻地刮去,刮的程度,要以感觉到平整为限,然后再用小毛笔涂上补浆液,让补绢与孔洞的周边粘连起来。将所有的孔洞都修补好,剩下的孔洞,则是用一张染色的丝网,用一支小笔和一张小纸条粘在一起,一个不漏。
首先,他将修补好的卷轴放在台上,然后如法炮制,将卷轴一分为二,然后将卷轴放入其中。因为绢画在平整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的拉伸,所以需要将它放在下面,让它自然收缩,然后润湿托心,这样可以防止绢丝过度拉伸,对以后的裱件造成影响,或者在装裱的过程中走墙、开裂。托心的工序,首先用清水将托心用排线笔匀水,折叠匀纸。
然后将画芯上的水油纸也用同样的方法涂好。再将调匀后的薄浆液直接刷于画芯的背面。最后将托纸刷放于裱桌上,将画芯刷放于托纸板上,再将其翻过来,再将其抹平,盖上白色的助条纸。如此一来,正面的水油纸和双层的宣纸就可以取下来了。
如果遇到了比较破损的画芯,在揭开水油纸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敏捷和谨慎,在揭开水油纸的时候,轻轻地摇晃,如果发现画芯和绢丝已经粘在了水油纸上,就要立刻停止揭开的方向,有时候,还需要把水油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地剥下来,用来保护画芯。拿出一支干净的笔,将上面的褶皱整理好。
将画芯的正面露出来,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油纸上的浆液,等画芯干燥到一半的时候,再将它们擦拭干净,这个过程就是手掌向下,用指尖在绸缎上轻轻地搓动,这个过程就是“除浆”。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如果不把剩下的颜料擦掉,就会影响到整个孔洞的颜色,造成颜色的倒退,失去了柔润的感觉。在着色之前,为了避免绢心脱落,应该将两张宣纸吸附在着色的背后,使之平展,然后再进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