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它”共处的家园,
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理想模式”或许很难想象或理解,但建立人宠共存的社会共识、逐步消除误解与对立,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说的,继2023年名创优品向它基金捐赠1000万,成立了「名创优品小动物保护公益基金」后,今年,在3月23日「世界小狗日」这天,它基金和名创优品又联合发起的一场“人,别叫我土狗"的公益活动,实质上是要对大众认知进行一种矫正:爱和品种无关。
它基金和名创优品联合举办“人,别叫我土狗”公益活动。
这也是多年来它基金所努力的方向,落实到具体行动方面,就是推动“领养代替购买”,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打破偏见,发现“土狗土猫“的好。去年至今,它基金和名创优品联合全国的公益组织,已经在全国30余场公益领养活动中帮助超400只流浪动物找到新家。据了解,其中的“中华田园犬”专场领养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中。
领养活动现场。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志于救助流浪动物的人而言,它基金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认知,比如”只喂不养”“不绝育散养”,看似是奉献爱心,实则是进一步加剧流浪动物在野外生存的难度,促使流浪族群进一步扩大。目前在国内外,最受认可的流浪猫治理方式就是“TNR”,即“抓捕—绝育—放归”,用最低的成本和人力,平衡因人为干预造成的流浪猫数量过多的现象。
广州越秀公园TNR生态科学治理。
目前,名创优品小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以广州越秀公园作为试点开展了新的尝试,截至2024年已经为160只流浪猫完成了TNR流程,园区内流浪猫绝育率达到70%,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公园游客与流浪动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