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楚国,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屈原。别看他年纪小,心里却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大心脏。传说在他幼年时,楚国正遭受连年饥荒,百姓们的日子苦得像是冬天里的冷水澡,大家都在为温饱而发愁。屈原每天放学回家,路上总能看到那些乞讨的老人、啃树皮的小孩,甚至还有一些不怕死的勇士,居然在吃泥巴!这情景让小屈原的心里像是被猫抓了一样,疼得他直掉眼泪。
有一天,屈原在家门前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雪白的大米竟然从石缝里流出来了!他立刻想到了那些正在挨饿的百姓,心里暗想:“这可是个救命的好机会!”于是,他跑回家,拿起碗、瓢、布袋,像是参加奥运会一样,飞奔去接米。结果,他的邻居们看到后也纷纷加入了这个“米接力赛”,场面一度失控,简直像是在参加米的狂欢派对。
然而,屈原的父亲却发现家中的粮仓越来越空,心里不禁起了疑惑。于是,有一天夜里,他悄悄起床,像侦探一样偷偷摸摸地去查看,结果竟然发现小屈原正趴在粮仓里,背着米往外走!父亲心里一惊,连忙叫住了他:“小子,你这是在干嘛?”
屈原一脸无辜,抬起头,眼泪汪汪地说:“爹,我是在救人啊!那些人都快饿死了,我这点米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好!”屈原的父亲听后,心里既感动又无奈,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小傻瓜,米虽好,但咱家的米可救不了多少人啊!”
于是,父亲耐心地对屈原说:“儿子,你要明白,光靠这点米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如果你长大后能当个好官,把楚国治理得更好,天下的穷人不就能有饭吃了吗?”这番话像是给屈原的心里点燃了一盏明灯,他恍若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伟人。
从那天起,屈原开始了他的“奋斗之路”。他每天像是喝了强心剂一样,拼命读书,努力学习。书本里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他未来的希望,他的心中默默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为百姓谋福利,让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
时光荏苒,转眼间屈原长大了。他的才华被楚王发现,王爷心想:“这小子不错,能说会道,来,给我当官!”于是屈原被任命为官,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刚上任的屈原,满怀激情,像个新婚的小媳妇一样,准备大展拳脚。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号召大家一起种田、养殖、捕鱼,甚至还鼓励百姓们开办米饭主题的餐馆,号称“米饭大作战”,口号是“吃米饭,人人有份!”这口号一出,百姓们纷纷响应,热情高涨,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标题:屈原的米与梦:一个“米”字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