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但近年来关于塑料袋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的传言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一、装菜的塑料袋放进冰箱,会产生致癌物?传言称,平常我们看到的那些用来装菜的五颜六色的袋子,里面含有着色剂苯并芘、增塑剂等化学成分,用这些袋子装食物,会毒素会转移到食物上,不仅有毒还可能会致癌,这到底是否可信?
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有7种材质,标识分别是01-07,其中可以直接与食物接触的材质为02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04的低密度聚乙烯,这两种都是超市里常见的使用塑料袋。
那把含有的苯并芘和增塑剂的塑料袋装菜放入冰箱是否会有毒且致癌呢?
首先来看苯并芘,主要存在于彩色塑料袋内,但是放入冰箱这种低温且稳定的环境下,苯并芘的性质也是稳定的,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苯并芘真正来源较多的地方是高温油炸、烧烤、烟熏食物以及其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内。
至于增塑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弹性,的确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很低,摄入后几乎无表现。那它放入冰箱后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威胁呢?有学者对此专门进行过实验。
华商报的记者从超市购买了不同价格,但原料均为聚乙烯的1种食品包装袋以及拿了超市的连卷塑料袋,随后分别购买了5种蔬菜,装入不同的塑料袋内。储存一周后对塑料袋内食物进行了检测,结果是均没有检出增塑剂。
不过日常生活中,有两种塑料袋确实不建议使用:
一是用彩色再生塑料袋装食物。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曹炜解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多是再生塑料袋,原料来源复杂有些可能是用农药、医学/化学品包装回收加工而来的,内里可能会含有毒素,长期使用可能给健康带来威胁,最好不要用来装食物。
二是用塑料袋装肉或富含油脂的食物,聚乙烯材质的塑料袋在长时间低温下储存会变得很脆,且在接触油脂后塑料袋还可能发生溶解,让塑料袋内的一些有害物质附着在肉类表面,人在食用后对健康较为不利。
二、人体每周吃下5克“微塑料”,3个习惯要改掉微塑料是指粒径<5mm的塑料纤维、颗粒、薄膜,一些较小的微塑料可能仅有微米、纳米级的大小。微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空气、水源、海洋内都有。当微塑料被动物误食后,动物体内的微塑料会顺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让人体内也出现微塑料。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内放入一杯100℃的水,静置20分钟后每升水内就可以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也就是说,在饮用一杯500ml的热咖啡、奶茶时,就会有5千亿个微塑料进入到体内。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以美国人的饮食为样本,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中微塑料的含量,以及他们吸进去的空气中的的微塑料等,估算出一人一周吃进去的微塑料大约有5g,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关于使用塑料用品的几个坏习惯,可能会增加身体对于微塑料的摄入,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 塑料袋放入微波炉加热
塑料袋放入微波炉高温加热时,会让塑料袋内的塑化剂析出,溶解到食物内,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
- 一次性饭盒反复加热
一次性的塑料餐盒不建议反复使用,否则会让身体摄入大量的微塑料,还可能会受到塑化剂影响。
- 反复使用饮料瓶或矿泉水瓶
矿泉水瓶、饮料水瓶都属于一次性用品,反复使用会让塑料老化,其内里的有害物质迁移量也会增加。如果盛装的是一些酸性液体的话,有害物质析出的几率会更高。
三、安全使用塑料制品,要注意这3种情况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塑料制品:打包盒、餐具、塑料袋、保鲜袋等。但塑料制品种类用途繁多,有的怕热、有的怕油,用错了可能会危害健康,那安全使用塑料制品,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日常不要用饮料瓶等来盛放调料、酱油等,这些调味品的容器都经过专门的实验,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建议不要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些餐具多是使用洋垃圾、工业塑胶废弃物制成,内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健康极为不利。
另外,在使用塑料制品时要注意看好其材质,一般建议塑料餐盒选择5号、6号材质,其中5号材质的适合高温加热,但是抗寒性不如6号。
塑料袋对于环境污染非常大, 建议大家在日常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自带环保袋、帆布袋等,尽可能环保一些。
参考资料:
[1]《华商好奇心|塑料袋装菜放冰箱菜会“染毒”?》.华商网 2017-08-03
[2]《超市“塑料袋”装肉冷冻,可能吃进有害物质》. 生命时报 2023-07-27
[3]《转发扩散!超市里的塑料袋,千万别再这么用了!危害你想象不到…》. 科普中国 2022-04-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