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17 06:46:44

馆藏

现代的玉器有些被刻意盘玩儿,差不多一天24小时都拿在手里搓磨,行话叫盘。玉就会被盘玩得特别光润,显得包浆浓郁,貌似很有年份感。古玉行里不是有句老话,新玉包上浆,神仙认不得。意思是现代玉器盘出包浆来的话,很难分辨他新老了。还有一类古玉,年份并不低,但也没有明显的老熟感,主要是因为墓葬环境特殊,没造成玉质的明显老化。还有一类古玉是因为它的材质,本身就不容易老化沁变,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太稳定了,不容易产生老熟感,这种最典型的就是水晶。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5)

馆藏

水晶的性质特别稳定,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沁变,包浆也不明显。还有玛瑙。古代的玛瑙制品也很少有明显沁变,但玛瑙比水晶容易上包浆,他们与和田玉比起来,都是属于比较硬的材料。死硬份子就是不向岁月低头,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面貌,不轻易留下岁月痕迹。从这一点来说,水晶和玛瑙是很有气节的玉料。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造成的。水晶和玛瑙,本质是二氧化硅,属于石英石,硬度达到摩氏7度,比和田玉硬。我们常见的沙子玻璃,都是这类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很稳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瓶,如果埋在地下,又没有酸之类的腐蚀,那一万年都不会烂掉。所以水晶和玛瑙才这么难沁变。我们在鉴别古代水晶和玛瑙制品时,尤其是素器光素无纹饰的,要比鉴定和田玉质品难。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6)

杭州博物馆藏水晶杯

现藏于杭州博物馆的那个战国水晶杯,这是个网红文物了,就没有纹饰,也没有明显沁变,包浆也不厚重,关键是它的型制还超前,造型特别有现代感。如果不是在战国大墓中出土,没有人会敢于把它断代到战国。可能会以为是清代的。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岫岩玉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这两种主要的玉料都是比较容易产生沁变的。所以我们收藏古玉的人,才会有一种对沁变美的追求。要是都像水晶,那么古玉的玩头就不那么大了,起码会丧失好多趣味。

老熟感-黄化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7)

馆藏

玉质老熟感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那就是黄化,也就是颜色发黄,几乎所有的浅色的玉质年头久了,都会向其他容易老化的浅色材料一般,慢慢变黄,比如古代的象牙制品,自然的黄化和年份的长短成正比关系。浅色的玉器也会明显有这种现象。和田玉如此,翡翠如此,岫岩玉如此,甚至绿松石这种完全不透明的石头都有老化发黄现象,这其中岫岩玉的黄化会更明显。我们在市场中经常能看到清代岫玉花片儿.基本都是明显发黄的。那种透明度比较高的岫岩玉本色应该是接近无色透明的,不是白色。非常容易黄化,这使得这一类老岫岩玉制品包浆明显,玉质熟旧,年份感十足,非常容易识别。而岫玉这种自然黄化还不容易仿制,其价格又低廉,通常就卖几十块到几百元,造假者都不太愿意费大力气去仿制。所以这类老岫玉制品作为古玉的入门品非常适合,风险小,市场多见,还不容易买到假的。这类老岫玉制品通常是薄片型。薄片型的老化就更明显,从内到外黄化均匀,而一些较厚的圆雕,则通常是外层老化,发黄明显,而内心还保持原来的玉色。这种玉质的老化发黄是长时间形成,并不容易仿制。仿品主要是通过染色的办法,但人为染色的外部沁入感非常明显,绺纹处浓重而玉质缜密处则沁染不进去,所以多半是呈牛毛纹状。所以市场上的古玉,如果有牛毛纹状的沁变沁色,那通常是要引起警惕的。我建议初级的古玉爱好者去市场上找这种老岫玉制品,作为入门的钥匙。和田玉老化就相对不那么明显了。通常只有白玉,明显有老化发黄现象,但程度也很轻,而且还不一定。有的清代白玉真就一点没有黄化,想来是没有过多的盘玩儿,而和田玉青白玉、青玉黄化就更不明显。很多清代古玉本身是和田青玉,但呈现黄褐色,其实并非是老化的缘故,而是玉料本身就带有杂色。比如我们常说的糖色,玉料本身就带着那个色子,要注意区分。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