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17 06:46:44

馆藏剑格

古玉还有一种老熟感体现在牢固附着物上,比如铁锈铜锈,比如黏附的朱砂,比如丝织物残剂等。地摊儿上最常见的一种仿古玉剑饰叫剑格,就是古代宝剑上剑身与剑柄之间的那个玉件,通常是梯形的。地摊儿上很多仿品,为了逼真,这种仿古玉剑阁的穿孔中还残留着一节锈了的金属部分。外行看着很受迷惑。这种玉质部分之外的残留物,严格来说,不算玉器的包浆。因为很多你是清理不掉的,弄不下去,所以很多也归为古玉的一个鉴定因素,但一定得是牢固残留物,能清理掉的不算,那多难清理的才算牢固残留物呢?如果清理掉会伤及玉器,那就不易硬性清理了,就应该保留,这种叫牢固残留物。但即便牢固残留物的这个要求,仿古玉也是做到了,所以鉴别上也很难,尤其不适合新手们作为鉴别依据。

老熟感-沁变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13)

馆藏

前面说的几种玉质老熟感的表现形式更侧重于“老”这个字,还有一些老熟感的特点则侧重于“熟”,最典型的就是沁变。我曾有一件汉代古玉,是和田玉的,他的玉质就特别的熟,本来是青玉,但一部分沁变严重,已经成了咖啡色的果冻那个质感,在视觉上就完全改变了。因为这件玉器不是全部沁变,而是局部沁变。所以沁变严重的这部分与没有沁变的原玉质玉色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看着非常有意思。怎么从青玉沁变过度变成褐色,白色白斑变得透明,变成了果冻的质感,仿佛一碰就会碎裂。但其实硬度并没有丝毫降低。谁看了都啧啧称奇,说,哎,这玉呀真是熟透了。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件玉。他说,爸爸,我总想咬一口。这种果冻状的沁变在古玉中是上品,收藏古玉的人都是有着追求沁色沁变的情节,如果一生中能得到这么一件沁变美妙、变化丰富的古玉,那就应该很知足了。随着盘玩,它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妙趣横生的变化。果冻状的沁变,有非常大的进一步盘变的几率,而且果冻状沁变,不容易仿制。仿古玉要做到很逼真的果冻状沁变,那是非常有难度。我没见过,没看到过一件。仿的像大多都是玉材本身就是比较透明,有一定的果冻质感,和后变成那样的古玉真品差得太远,缺乏老气还没有丰富的过渡变化。

老熟感-鸡骨白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14)

馆藏

还有一种老熟的表现是鸡骨白,这个也是常见。鸡骨白其实是玉质退化的表现,再严重就粉化解体了。但真品古玉的鸡骨白,通常还保持着玉质的细腻感,摸上去仍然细滑。玉的纹理也会保持,但没有透明度了。鸡骨白不如果冻状那么有玩头,因为它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能是色泽上的变化,逐渐变黄,变成牙黄色。而且鸡骨白是相对容易仿的。以前的鸡骨白仿古玉,往往做得过于干涩不润泽。后来可能是改良了仿制技术,仿鸡骨白也能做出润泽感,迷惑性就非常大了。分辨起来也需要很有经验才行。

老熟感-虫蛀感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15)

虫蚀示意图,来源网络

还有一种老熟感是虫蛀感,就是玉质被腐蚀出孔洞了,严重的玉质内部都空了,像树木上被虫子蛀蚀的洞那样。借用虫蛀这个词和虫子没关系,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我在刚玩儿古玉时看到过相关的论述,说真古玉的虫蛀感的特征是蛀孔的口部通常小,孔内会蛀蚀的比较深,比较大,像山洞一样,洞口很小,进去之后豁然开朗,而假古玉的虫蛀孔,通常是酸碱腐蚀的,通常口不大,越往内越小。对这个论述的感受,等到我后来拥有了带虫蛀的珍品古玉时才终于有了直观的认识,和论述的果然一模一样。此言不虚。我在研究琢磨这类虫蛀感沁变的过程中,发现它和果冻状沁变总有某些关联,因为有好几件有虫蛀感的古玉,都或多或少有着果冻感沁变。所以我个人观点,虫蛀感沁变是果冻感沁变的进一步变化,也就是说,一件玉器的某一个部分的质地相对疏松或脆弱,这个部分在漫长的墓葬条件下逐渐受沁蚀,最先沁变,先变成果冻状,然后才变成了虫蛀状。有这种次序上的关联。市场上这种虫蛀感的古玉真品,凤毛麟角,大家知道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追求,太难了,遇到的看运气,尤其是新手朋友们。先从多见的普遍的古玉形态入手,不要在你眼力还薄弱时去追求鸡骨白,追求果冻状,虫蛀感,我特别希望喜欢古玉的新手朋友们,你们的第一件古玉是前面我提到的那种清代的岫玉花片儿,市场中多见,价格低廉,古玉特征明显,最好买镂空的,还可以感受一下老拉丝工的的工艺特征。

老件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怎么辨别真假清代玉(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