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昆曲的辉煌,“曲圣”魏良辅居功至伟。
魏良辅之所以能将昆曲发扬光大,与他自身的传奇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进士出身的中国戏曲之王
魏良辅是嘉靖五年进士,历任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等职,嘉靖三十四年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就在这里魏良辅开始了新的人生,完成了从高级官员向“曲圣”的华丽转身,作为官员他未必能流芳千古,可作为“曲圣”他在历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家都知道,古代科举考的是古文,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诗词歌赋更是必修课,何况当时的皇帝明世宗嘉靖信奉道教,爱青词(道教祭祀专用的一种文体,讲究对仗,词句华丽),在那种风气的影响下,相信魏良辅文学功底也非常了得。
魏良辅有艺术天赋,又嗜好昆曲,加之本身文学功底深厚,这些优势,对他致仕之后从事昆曲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太仓在当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有“天下第一码头”之称,码头意味着南来北往的人很多,也意味着这是兼容并蓄的最好场所,事实也是这样,在这里,魏良辅先后遇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戏友”。
一是南曲大家太仓卫百户侯过云适。
魏良辅经常向过云适讨教,改良自己的唱腔,他潜心学习,用了十年时间打磨唱腔,真应了那句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另一个是位年轻人,叫张野塘,他是北曲的爱好者。
魏良辅慧眼识珠,把爱女许配给这个小伙子,从此岳婿两人共同研究,不但改进了乐器伴奏,更将昆曲中南北流派逐渐糅合在一起,昆曲在他们的手中脱胎换骨,唱腔变得更加婉转缠绵,优美动听,由于这种唱腔结合了江浙一带的语言特色,吴侬软语恰似水磨团子一样软糯,这种唱腔被称作“水磨腔”,由此奠定了昆曲唱腔的基础,昆曲就这样形成了,并且流传至今。
昆曲一时间风靡全国,更成为宫中大戏,不但赢得了"官腔"之美称,还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盛势,成为戏曲界实至名归的霸主。
三、昆曲四大名曲昆曲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涌现了很多名家名剧,其中尤以四大名剧《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西厢记》的昆曲唱段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戏曲的精粹。
四大名剧的创作者都是惊才绝艳的才子,在他们的笔下,唱词变得更加优美,极具诗歌的韵律,完美的艺术展现形式,也使得昆曲焕发出更加勃大的生命力。
这些名曲在塑造人物形象、心理刻划、细节描写等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独具艺术魅力,难怪明清年间有众多的受众,就是时至今日昆曲仍然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