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cm是几码,23-24cm是多少码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2-11-25 13:10:11

为什么“小码”被偏爱?

我们到底应该穿什么码,从S到L存在怎样的鄙视链?决定审美取向的是时尚圈和服装制造商,他们共同联手,决定了我们的身材标准。

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尺码规范,但是我们依旧无法得知自己的身材到底是什么“码”,每个品牌在生产时采用的版型不一样,测量点不同,最后对衣服尺码定性便有很大不同。更不用说,虚荣尺码的存在,仿佛是品牌在告诉消费者,“我说你是什么码,你就是什么码”

曾经为了突显特有的女性美,女性穿上压迫性束身衣,来塑造双峰高耸、腰身纤细的形象,不仅是在打扮上有意识的夸张自己的胸部,更多也是在迎合男性审美。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当女性终于放下紧身胸衣时,平胸便开始主导时尚界。所以说,“不爱大胸”的潮流,实质上是与“崇尚瘦子”的风气相辅相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英国模特崔姬 (Twiggy),过于瘦削、胸部就像没有发育的小孩子形象很快打破了玛丽莲·梦露等性感女星打造曲线美的定律。

24cm是几码,23-24cm是多少码(13)

崔姬

这股来自“雌雄同体的中性魅力”的影响一直影响至今。平胸的身材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稳定和长期的盈利,其产生的影响不会在出现一季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直到今年,我们也很难在高端设计师那里找到大码的衣服,“这些0-10码的衣服通常只适合身材娇小的人,也就是说,穿这些衣服的时候,根本塞不进胸罩。”《赫芬顿邮报》指出。

平胸的中性审美可以带来稳定、长期盈利,这也是经典款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既然这一块的市场已经非常良好,自然很多品牌不想“涉险”大码这款充满未知领域。

尤其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品牌们开始越来越保守。“扩大规模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工作”,从事扩大品牌投资的尼科莱特·梅森(Nicolette Mason)指出,“当品牌们专注原本底线时,往往不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因此他们会把现有资源集中在已知的具有消费力的客户上。”

24cm是几码,23-24cm是多少码(14)

DIOR 本季秀场

而扩大规模、进入多元化市场,意味着品牌需要从生产设备、尺码表、定价到销售渠道进行全新升级,但这些高投入并不意味可以带来高收入。尤其在大码服装常常所需更多面料,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所有尺码统一定价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如英国零售商 New Look 2018年被指控向顾客征收“脂肪税”,因为他们大码服装的售价比同类服装高出15%。

除此之外,大码服装的客户目前也处在一个尚不成熟的阶段。据 2020 年 5 月淘数据显示,淘系大码女装总销售额只有 13.8 亿元,占淘系全品类女装市场的份额仅有 4.4%。可见,消费者对大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大喊缺乏多样性,却不提拔那些准备好并愿意被预定的大码模特,将很难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安德·伍德在时装秀上指出。

阻碍多元化尺码的力量,太巨大了。

理想:每种身材都是平等的,既然有XS,就允许XXL存在,不应该有鄙视链;

现实:在时尚感面前,瘦才是王道啊。

根据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女性对大码服装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假设两件标为同一尺码的衣服试穿出了不同的效果,即使大码衣服更合身,女性也往往会选择偏小的那一款。

于是品牌精心策划了一场“虚荣尺码”的骗局,把原定尺码的衣服往大了做、往小了标,刺激销售。

临床心理学家、“反节食计划”一书的作者亚历克西斯·科纳森(Alexis Conason)表示,虚荣尺码“操纵”消费者把尺码与自我价值进行捆绑,使得他们购买甚至可能不喜欢的衣服,消费者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来自小尺码的体面,和品牌们制造的“假象”。

尺码虚荣,却不断制造着身材焦虑和社交恐惧。

哲学家普列汉诺夫(Плеханов)曾说过:“绝对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

与其说时尚感=能穿进S码,不如想想是谁制造了这个公式,毕竟oversize现在也能走在潮流前端。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