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4-01-01 19:00:37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但在现实的应用中,我们很多老师总是会犯“想当然”的错误,觉得这些“方法”不需要任何指导,拿来就用,便会发挥出超常的效果。

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一、合作学习的案例

案例一

一节初中的数学课,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块玻璃被打破了,形状恰好是一个三角形,现在要想办法堵上这个窟窿,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裁出形状相似大小相等的玻璃来”,然后教师把问题教给学生讨论解决,面对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如此接近的问题,学生参与度极高,讨论异常活跃,但是,学生活跃之余,也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课堂上甚至有些学生开始争执、谩骂……

案例二

一节高一的语文课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鸟啼往往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本课的鸟啼又有着怎样的内涵?”然后开始让学生合作讨论,但遗憾的是学生个个呆若木鸡,毫无动静,教师见学生一动不动,显得有些着急,一再督促学生围在一起讨论,可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教师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见学生实在无法正常展开“合作”,教师只好绕回“唱独角戏”的老路……

以上两例是本人前一时期,学校要求教师相互听课时遇到的情景,这里且不说两位老师整节课的效果如何了,就两位教师在应用“合作”这一学习方式时,本人觉得,他们就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1)

别看这两个案例只是在整节课上占很小的一个部分,但反映出我们教师在对待“合作”这一学习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个“误区”,必将大大影响我们的上课效率,也将最终危害到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结合上面两个案例,本人也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以免有些老师重蹈覆辙。

二、什么是“合作”学习

我国学者王红宇给合作学习下的定义是: “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 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 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 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

在这个概念中,有几处关键的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在这个概念里,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合作”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强调这点是为了突出所有小组成员的共同责任。有了这点的补充,我们对小组合作概念的理解才相对比较完整。

三、目前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我们不妨回头看上面的第一个案例,教师误以为,合作就等于放任,认为合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应当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是正当的,也是高效的,但万事万物都应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教师只图课堂上的热闹,放任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这样的课堂恐怕会事与愿违,很难体现出它的高效。

事实上,第一个案例中的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展示时,本人的确发现,学生尽管底下讨论热烈,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更未达到教师自己预期的效果,反而把课上成了夹生饭。

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2)

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正是犯了这种想当然的错误,以为学生合作是件极简单的事情,事先没做任何准备,导致课上“合作”失败。

我国从80 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因其特殊的环境、身份,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所以在合作学习中,那种简单的把几个学生绑在一块的做法,并非真正的合作学习,充其量,那只能算是在一起学习,离真正的“合作学习”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教师还是需要老老实实去看一些理论方面的书刊或者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将永远走不上合作学习的正确轨道。

除了上面两个“合作”失败的案例外,“合作学习”中还容易出现的误区有:

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小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应关注“小组”建设的人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组间同质,小组异质”,什么意思呢?

就是小组建设中,要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尽量在每个小组中做到“好、中、差”学生按比例搭配,这样既便于“兵教兵”,也有利于以小组作为“评价”和“考核”的基本单位。

学生在“合作”中,没有事先的分工,谁管记录、谁管发言、谁管展示等等,每个人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能说的多说两句,不能说的可能一句话也没有,这样的“合作”,效果如何,大家可能心知肚明。

老师在布置任务时,问题可能过大、可能过偏,也可能要求不明确,这时候,学生要么无话可说,不知该说什么,要么就乱说一气,这样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所获甚微。

有些老师应用“合作”,并不是真正想通过“合作”达到课堂高效率的目的,他们的“合作”只是用来“表演”的。

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3)

所以,在应用“合作”的过程中,并不考虑,一个问题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与课堂需要的“效率”无关。

无论什么样的“合作”,也无论“合作”什么样的问题,展示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在展示中,我们才能看到学生“合作”的成果,只有在展示中才能发现学生“合作”的问题。如果一场“合作”结束,却没有学生展示的环节,这样的“合作”就毫无意义。

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离不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组“合作”,既然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那么,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尽量要以“组”为单位来评价,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小组”是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全心全意的参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确有它的优势,但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案,不是任何问题都值得“合作”,也不是任何课型都适合“合作”。还有就是在什么地方设置“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静心设计。

学生安排了合作任务,有些老师似乎感觉已万事大吉,自己游离在学生合作之外,既不关心学生合作到什么程度了,也看不到学生的表现。对一些边缘化的学生或过分“活跃”的学生视若无睹,对那些积极投入,认真参与的学生也不能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以上的这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不仅仅是以上两位教师身上存在,在我们今天的新课程实施和落实还不够的情形下,恐怕还是较为常见的,尤其对那些刚刚起步的学校和教师来说,可能更是司空见惯的情形。

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4)

四、高效“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怎样才能让“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优点,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学习的“阵地”,我想,这肯定是多数老师最为关心的事。那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

要想通过“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提前要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包括:小组的划分、人员的划定、“合作学习”基本程序和步骤的培训、职责认定等等,只有先提前做好这些工作,课堂上的“合作”才可能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静心设计好合作问题同样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合作学习”的课堂要么万马齐喑,要么学生乱说一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老师提前设计的“合作”问题不够恰当,有的问题过大,学生不知该如何去“合作”,有的问题又过小,不值得“合作”,总之,教师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也是保证“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生“合作”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只有通过展示,我们才能清楚学生“合作”学习的真实效果,也只有通过展示,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语言的流畅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合作学习”除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以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学生展示的自信,反过来有能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说,敢于说,但也要掌握课堂上的“热度”,不可让课堂上的“合作”变成了少数学生的“为所欲为”,所以,教师除了组织课堂教学外,还要扮演为“合作学习”“护驾”的工作。

“合作学习”有一整套的理论,不是简单的把几个人拴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尤其在评价上,一定要以“组”为单位来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小组”活动的成败与个人荣辱结合起来,从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遵循搭配思想对吗,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哪些(5)

任何学习方法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立即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样如此。我们在上面例举了诸多在“合作”中,老师容易出现的误区,其实,说这么多,目的并不在否定所有老师的积极探索,指出那些容易出现的误区,正在于,让大家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对自己正在使用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也才能让这种学习方法发挥最大的效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确为课堂上带来了活力和效益,但我们也需深刻的认识到,许多好的方法和理念在运用中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我们所有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也是我们今天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推进的原因。

今天,本人把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这些错误认识与做法呈现出来,目的只是为了能让我们的教师们对照自身、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终真正让“合作学习”这一教坛奇葩在我们的课堂上,开出愈来愈艳丽的花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