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3~6岁的孩子基本上都处于上幼儿园的阶段,3岁上幼儿园小班,4岁中班,5岁大班,6岁时处于幼小衔接阶段,一部分孩子会在6岁生日过后进入小学阶段。
这个时期对于孩子如何融入社会奠定了一一定的基础,就这个时期儿童心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共性的具有如下几点:
讲座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收获。
一、认知发展
进入3岁后孩子基本具有想象能力,能够用想象表达他们的思维内容,也会知道哪些东西是真的,哪些东西是假的,很多孩子会通过涂鸦或画画来表达来表达他们的想法。4~5岁时随着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他们获得了使用模仿和角色扮演来与他人一起玩耍,并且具备了独特的、简单的人际交往方式。
对于自己遇到的生活困难可能会展现出自己的想法或解决方式,并积极的去尝试。但如果困难超出自己的解决能力或者他们感到厌烦了,就会有情绪或者不再继续尝试解决。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时间概念还相对模糊,比如你告诉他(她)两周后带他(她)出去玩,那可能对于“两周”这个概念不清楚具体时间是哪天。对于空间理解是随着年龄以及日常游戏发展出来的,如果经常玩积木类的游戏,他(她)可能会在日后很快就掌握了长、宽、高、大小、形状等概念,反之则可能掌握速度就慢了些。
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是不稳定的,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这里摸一摸,那里碰一碰,但大多不会采取直接用嘴去尝试。
这个时期的孩子记忆主要是机械式记忆,比如儿歌、古诗等,只要听得多,唱的多,念的多,他们大多很快就能记下来,还能在一段时间内经常重复表达。但如果一段时间不使用不表达,很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此类知识属于不理解含义式记忆,以后在学龄期在由专业老师讲解后,会勾起他们儿时的记忆的。
4岁是孩子言语发音定型期,这时候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尤其是母语的练习,这种亲子式的沟通表达对于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中的言语表达至关重要。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点也就是气质特质会表现出来,但这不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但也至少可以通过孩子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而推断其所处的家庭教养环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情绪发展
三岁以后,很多孩子会做到“察言观色”。女孩子比男孩子在这方面会更敏感些。这个阶段孩子的喜、怒、哀、惧的表达更为直接,比如遇到很开心的事,会笑起来、手舞足蹈。但如果遇到让他们自己感到生气的事情,也会很愤怒,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遇到害怕的事情会躲起来。比如雷雨天躲在被子里……。但对于伤心的事情,相对不是特别敏感,可能事情发生时会很伤心,但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忘了。
3~6岁时期孩子天性爱玩,也会在玩耍中不断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学会适应社会,所以这时期对于孩子的情绪发展,宣泄疏导为主,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家长在孩子3~6岁这段时期面对孩子不断的成长和情绪情感的变化,自身要变得稳定和包容。中国的妈妈带孩子的时间比较长,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持续的、经常性的见到孩子“调皮”就变得脾气暴躁或者情感冷淡,那就要去关注自己的情绪问题了。对于爸爸,这个时期还是要变得幽默风趣、勇敢、大度些。
一起探讨,寻优方法。
三、意志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数已经开始幼儿园生活,也是已经进入一定年龄阶段的社会。但是受个体年龄的差异,所以对情绪和物质需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比如,孩子和家长一起逛街时,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想要,但是如果家长当时没有立即满足可能会当场大哭大闹或者发脾气,不愿意接受家长当时不能满足他(她)需求的理由。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安抚孩子当下的情绪,不要着急做出行为判断,也可以采取冷静处理等。
这个时期是锻炼孩子意志力最佳时期,如果过度满足就可能挫败孩子本身应具有的耐挫性等方面的能力,也会阻碍孩子其他意志力的发展。
因为孩子已经进入一定年龄、一定范围的社会中,对于孩子的社会发展,家长要予以重视,尤其社交方式、社交礼仪、社会道德。对于此时期的孩子多以游戏互动为主,以游戏带入上述知识和规则的导入,这样孩子在游戏玩耍中就会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社会发展,也会为进入学龄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3~6岁时期属于“混合抚养期”,对于家长是有要求的,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最容易塑造的时期,如果家长积极关注并参与孩子的成长,彼此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