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Yatlas南京德基店的店员称,上图这件风衣是近期全店卖的最好的产品,售价2000多,很多年轻人来买,觉得好看、实穿。
视觉呈现
产品设计 | 门店形象
在与男性消费者的沟通中,我们发现,设计师眼里的时尚,大众男性未必能理解。
“袖口为什么要绣个标,跟补丁似得,太奇怪了”
“这满身大口袋,多像政府官员穿的中山装”
这样的“吐槽”,来源于时尚认知上的差异。
随着全球社交媒体的普及,海量的时尚资讯对于男性消费者而言触手可得。中国男性的时尚意识正在觉醒,但在时尚认知上的差异,仍需要品牌们花上一段时间,慢慢培养与推动,在产品设计上也需做出适当的调整。
“整体来讲,中国男装市场跟女装市场发展程度相差特别大,这个发展的程度包含行业品牌领先度、消费者成熟度、市场细分、风格维度等,男装比女装落后了大概小10年”,创意顾问Hughman Wang说道。
在推出新男装品牌时,不少集团都选择了与外部设计师合作,或直接打造设计师男装品牌,以提升品牌时尚度,但在设计团队上,Yatlas有不一样的思路。
Yatlas 2019秋冬系列
作为集团孵化的品牌,Yatlas最初的团队主要来自集团内部,其中也包括设计团队。在南京德基的门店中,我们见到了Yatlas的主设计师张昇,一位95后男生,大学时期便在集团实习,由产品总监一路培养提拔,如今负责Yatlas高端轻休系列的主设计。
据了解,Yatlas的设计团队共有9人,每一季,集团都会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反馈为设计团队提供方向。
以印有中文字的服装为例,主设计师张昇表示,很多人都存在“中文羞耻心理”,不习惯穿印有中文字的服装。虽然近几年随着slogan T恤的流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变高了,但印有大面积文字的服装还是不太能被接受。针对这种情况,Yatlas在服装设计上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缩小文字。
设计师张昇带我们参观了门店里全新上架的Yatlas 2019秋冬系列,重塑了男装中最经典的工装,将成熟高级的款式简化,保留了经典廓形,并使用了很多大地色系。
为了配合新的品牌定位,Yatlas的门店形象也随之升级,特邀德国柏林设计事务所操刀为门店进行设计。南京德基门店面积约100平方米,以“未来通勤者”为主题,更直观的向消费者传达了极简通勤、舒适实用的设计理念。门店中岛还以艺术装置的形式摆放了一台3D打印机,体现技术迭代人类消费行为。
Yatlas最新“未来通勤者”主题门店形象
科技是很多男性用户关注的话题,不少男装品牌们都曾试图通过这一话题,获得男性用户的关注,Yatlas也不例外。但如何运用好这些男性用户感兴趣元素进行视觉呈现,仍是品牌们还在思考的问题。
此前,Yatlas还曾推出以科技时装为主题的门店形象,主打“超现代陈列 科技感服装”,使用冷色金属、水泥、冷光源等,给人一种充满冷峻感和后现代美感的空间体验。
科技时装主题门店形象
前后两种不同的门店形象,一暖一冷形象鲜明对比。
“之前品牌主打运动风,因此与高科技进行了结合。最新的品牌形象,更突显当下人们的生活形态。科技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现在会以更亲切的形式体现科技元素,而不是像之前比较冰冷的样子”,Hughman Wang说道。
据慕尚控股2019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旗下全品牌门店呈现负增长,其中Yatlas关闭了约21家门店。
对于Yatlas的门店调整,余勇表示:“对Yatlas的体量来讲,相对其他品牌是关的比较多的,这是我们在积极地调整渠道策略,把以往开的不太适合Yatlas新定位的门店,比如开在轻休楼层、运动潮牌楼层的店铺,逐步做调整。希望未来4-5年里面重新去打造Yatlas的渠道矩阵。”
内容建设与传播
定制内容 | 多元渠道 | 加快节奏
由于过去几年里在渠道、定位等方面遇到不少困惑,Yatlas开始积极寻求与外部人才的合作,其中也包括与现任品牌设计及创意顾问Hughman Wang的合作。“希望这样的合作,能帮Yatlas在国内新男装里,*出一个新的气势和感受来,”余勇说道。
Hughman Wang透露,从开始合作,大家便沟通了商业上的目标:5年品牌发展到200-300家店,营业规模达到10个亿左右。
当下,Hughman Wang为自己制定的三项首要工作包括:在上海为Yatlas设立品牌中心;培养新的操盘团队;重新建立线上新形象传播渠道和手段。
对于未来Yatlas品牌的推广,Hughman Wang表示:“传统品牌线下实体比较强,而线上更多是定位成销售渠道,新的品牌传播手法完全是倒过来的,要更多的在线上塑造品牌。比如定制适合线上传播的内容,这块之前是没有的,未来我们会加大这块的品牌预算。”
以广告大片拍摄为例,以往Yatlas的拍摄周期是一年一次到半年一次。未来Yatlas将加强宣传节奏,根据产品做规划,每个月设定相应推广主题,通过更多的形象大片呈现品牌的核心风格。
此外,还将增加视频、KOL等不同形式的推广内容,通过微博、抖音、自媒体等更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传播。为不同的渠道制定不同的内容,增加内容的故事性、多元化、互动性。解决传播渠道单一,素材输出单一,节奏不够紧凑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