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14岁现象,究竟能否在14岁以前就提前避免呢?
有没有见过小孩指着鼻子对父母破口大骂,或者关着房门整天不出门,父母这时见到孩子这样,往往更加怒火中烧,选择硬碰硬,一味的唠叨教育孩子,然而,14岁左右的小孩,是正要敞开怀抱迎接世界的时候,他满怀希望但不懂得管理情绪,同时也是因为开始探索成年人的世界会不断重复的犯错,这都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时候他经常面临的是一堆责备,毫无休止的唠叨,甚至要面对毫无理由的家庭暴力,那么,14岁现象就一定会如期而至,就像上一节针对3000中学生的统计那样,14岁左右非常喜欢父母的孩子只有5%。或许在这里我说再多,也不如分享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
因为有你的参与,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
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真好,这真是一百年前胡适对儿子的人生观的传达,或许也会有人说,这是错误的观点,虽然生养是本能,但养育之恩不能不报。但为什么会说到那么远,这是因为在上面统计中,在家庭感受到爱的孩子只有少数,从而叛逆,而爱的表现并非从小强调我养你这么大,我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你,我不求你任何回报之类,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没发育完全的时候,给予正确的理解,不要因为他还是小孩还不会判断就不能将心比心,你比孩子更叛逆的表达只会让他感受不到爱,当他犯错的时候,你首先要说的不是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而是先理解他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站在他的角度说这次考试差了没事,我们一起看看下一次怎么改进。我们尊重隐私并非表面的不翻书包不看聊天记录,而是给予心理的尊重,换个角度,有个朋友当着众人揭你丑你会完全听得进去么?孩子并非一辈子都是小孩,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只需要从管家的角色立即转换成顾问,从唠叨过度为点到即止,他站在悬崖边看海是危险的,但你不能因为悬崖危险而阻止他看海,要做的是默默守在悬崖边防止他掉下去即可,至于他在悬崖上的摔倒,这都无伤大雅,孩子感觉到痛的时候才能带给他更丰富的经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只知道批评。
当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你的人生观和感受到家庭的爱的时候,14岁的叛逆现象就会和你家无缘。愿我们一起改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