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来了辩论大神的分享环节!今天出场的,是来自上海民办中芯学校12年级、即将升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念大一的Matthew Yang。他也是今年第八届全国总决赛的主持人之一哦~
在这次采访中,Matthew与我们分享了他从意外“入坑”直至如今的四年辩论经历。而令NSDA君深深颇有感慨的,是他超乎同龄人的思考深度与广度。
譬如,他如何将辩论与计算机专业打通,在申请中展现自己的思考?四年打遍了三种辩论赛种,他又总结了哪些宝贵经验?……
一起来听听Matthew的讲述!
Matthew Yang
毕业于上海民办中芯学校
即将升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NSDA Shanghai 2017 Spring Open Semifinalist
NSDA Shanghai 2017 Fall Open Finalist
NSDA Shanghai 2017 Top Speaker #2
NJDO 2018 Finalist
May Day 2018 Champion
NSDA Nationals 2018 Semifinalist
SIDC 2018 Finalist
HKDO 2018 Open Octafinalist
Oldham Cup 2019 #11 Highschool Speaker
CWSDC 2019 International Semifinalist
01
立志读理工的辩手:
最终目的是要帮助他人
在以文科为主流的辩手圈,我可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案例——高中打辩论这么久,大学却申请的是理工科。我报考了UCLA的计算机专业,可能有人会觉得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在主文书以及resume中,我写了非常多关于辩论的经历和想法。
首先是因为,辩论真的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中期间,我每周都要花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打辩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理工科与辩论,其实都是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的事情。
比如,在我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拿一批数据放入我的程序里,让程序运转,得出我需要的结果。但如果我一开始放入程序的数据就是错误的,则结论也将是错误的,那么,如何得知原始数据的正确性?
一个小数点或者一个数学的错误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假设这种错误是因为社会的不公正等隐性原因所导致的,便很难被发现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看美国的犯罪率或者逮捕率,会发现其中具有很明显的种族倾向。我不具体展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倾向,但至少要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假设我们要来做一个判断犯罪率的程序,就必须要知道这一数据是带有种族倾向的,并且这种倾向会影响到最后程序运转的准确性。
这是非常实际且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此前美国就有先例——有一所法院想用人工智能程序来判断罪犯的量刑,最后发现其结果有很大的种族倾向,因为他们放入程序的原始数据就有这一问题。
所以,即使我的志愿是学理工,辩论无法教会我怎样编程,却能帮助如何真正运用我的程序去帮助他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与这项影响我至深的课外活动相遇,其实算是一场”意外“……
02
非硬核”辩手:
从意外接触到乐在其中
九年级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辩论,而且并不是那种很“硬核”的辩手。
当时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原先的搭档临时去不了比赛,他就游说我:research都已经做好了,你就只要过来念稿子就行。我就意外打了人生第一次辩论赛。
我们参加的是新手组,虽然最后的名次并不是特别厉害,但32强排第27的结果还是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当时的我什么准备都没有,也根本不懂blocks、contention这些名词。我们所有的只是一张记满了bullet points的纸,在比赛中一个一个往下念。
这一次比赛让我感受到了辩论的有趣之处,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主动开始了正规的辩论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