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镜头怎么拍?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我们今天就以三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为例,聊聊远景镜头究竟怎么拍!
康拉德·霍尔(Conrad L. Hall,1926-2003)曾十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分别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获奖作品分别是《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1999)、以及《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2002)。《毁灭之路》还同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
《毁灭之路》
美国电影界公认霍尔是用远景镜头方面的专家,在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拍了30多部电影。今天我们来深度解析霍尔在他的掌镜世界里怎么运用远景镜头方面。
《美国丽人》
远景镜头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镜头也被称作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
但是通常摄影师不会运用远景镜头来表现人物角色的性格,但康拉德·霍尔曾经做过这样子的尝试,而且他经常这样子使用,就是远景里面呈现人物从头到脚的形象。在这种层面上,霍尔算是作出了某一种远景镜头的创新,打破了以往远景镜头规则化的运用。
对于这种创新,康拉德·霍尔是这样回应的,“你够明智地注意到和开发出这样(远景镜头)的运用,人们会觉得你是在这方面的天才”。(看来霍尔对自己的技术和成就还是很自知的。)
拿康拉德·霍尔和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凭借《刺*肯尼迪》(JFK,1991)、《飞行者》(The Aviator,2004)、《雨果》(Hugo,2011),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远景镜头运用来对比。
我们会发现罗伯特·理查德森掌镜的远景镜头里,他的人物角色是以一种英雄式的形象高大地伫立在远景镜头里,但是康拉德·霍尔的远景镜头中,人物形象通常是在环境中处于劣势和无助的,或者在剧情情境中是处于沉浸式状态的。
这样就意味着这些远景镜头不是单一的,可以赋予很多新的含义,这也是霍尔为什么经常会将一个人物角色放在一个空的场景当中,使人物形象感觉很弱小,处于一种微妙的弱势情境,来营造一种巧妙的情节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