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系
现代大谈科学的,绝大多数都是科学盲。以为自己学了点半吊子“科学知识”,自己就成科学的代言人了。其实“科学”概念本质上属于一种意识建构,这背后对应着一套认识论和方法论模式,或者用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里的话来说,对应着一定的范式。
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范式概念的提出是科学哲学上的一次革命,在那之后,范式概念被逐渐应用到其它方面。例如,工业人士认为技术创新,从蒸汽机到计算机,可以引起产业结构(范式)的变化;经济学家则运用税收政策来促进公司结构(范式)的合理化;在管理学中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组织范式、开放范式、同步范式、协同范式、参照范式和随机范式等等杂烩新术语;社会学家更是把它奉为至宝,用来描述所谓“社会范式”的变化。在库恩看来,两种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科学革命”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范式转换”。
太阳系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范式和范式革命。最著名的就是地心说和日心说。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永恒的、神圣的天体只能相应于其高贵的地位作匀速圆周运动。但天文观察表明,少数天体,如太阳,月亮和一些行星的视运动却并不如此,甚至还描绘出复杂的双纽线轨迹。柏拉图给他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任务:怎样用若干个特殊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去解决理想情况与现实的这个矛盾。最终,托勒密给出了他的解释,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这一理论体系符合日常经验,并且能粗略地解释天体运行轨迹,后来和宗教相结合,统治西方一千多年。被绝大部分人奉为万世不易的圭臬。这就是哥白尼之前的西方天文学范式。
地心说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真理,但长期的天文观察表明,一个均轮加上一个本轮,和观测到的实际行星运动轨迹还是有若干差异,于是,一个本轮不够,再叠加一个本轮,还不够精确?再加一个!最终弄出 80 多个本轮,以至于有人哀叹:我若是上帝,绝不会创造出如此复杂的世界。地心说陷入危机之中。最终,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和地心说截然不同的体系,开启了一个新的范式,而开普勒和牛顿进一步完善了哥白尼的理论。新的理论简洁明了,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星体的运行轨迹。天文学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这也只是说明,哥白尼的学说更简洁,解释效果更好,并不能认为哥白尼的理论已经就是绝对科学和正确的了。事实上我们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更远的星系
也就是说,范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范式的革新就意味着科学的革命。不同的范式往往对应着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那检验范式,有没有标准呢?有,那就是事实和逻辑。只要你能符合可验证的事实以及逻辑自洽,那就可默认为正确的范式。具体到西医和中医的争论,其实只要深入一下就会看到,这背后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范式。西医的范式演绎不出来中医的临床治疗逻辑和效果,那不过是证明了西医范式本身存在的缺损。比如用简单的实体还原论思维,来讨论中医的关系还原论范畴;简单用单组分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来讨论含几十种配方的中药方剂。殊不知这种含几十种成分的中药其可能存在的生理生化反应会有多么复杂?宁死守着主观主义的“科学”,其实恰恰证明了自己科学素养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