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究的创新之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02:48:52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是一所“山东省首批康教结合项目实验学校”和“潍坊市魅力学校、市改革创新学校”。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将每一个孩子培养好?学校认为,立德树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使命,要想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针对特殊教育而言,校本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特殊教育群体的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独立生存、自理自立、依存社会、服务社会的独立公民”的办学目标,积极进行国家省区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智障儿童‘生活与劳动’校本课程的‘走班’实践研究”,对“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开设了“生活与劳动”校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课题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成果,它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强化“生活适应”课程中“适应生活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设置制定目标,采取分层“走班”的教学方式,从“生活自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等方面,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自理、自立、成长、成才。

辅读学校的这一研究成果,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智障学生的培养,转化为以适应生活、独立生存为目标,为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了新路,也为其他培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特殊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事情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时,为促进教育的整体发展,潍坊市潍城区决定,将原东风街小学改办为弱智儿童学校,定名为“潍城区辅读学校”。学校从仅有5个班的学生和10名教师起步,开设有语文、数学、手工、劳动技能等课程,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94年,奎文区正式建区,学校随之更名为“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从此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长期以来,这所学校遵循教育学生会生存、会求知、会做人的宗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个别化教学,扶助学生健康成长。辅读学校创新的个别化教育,其核心是“扶苗助长”和“大爱育人”,而不是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这所学校培养学生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行为矫正、肢体康复、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学生康复与发展搭建发展平台。2014年,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首批康教结合项目实验学校”,2016年,山东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奎文区举行,辅读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轻度智障学生进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些学生因为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导致了他们在自理能力、家务劳动和适应社会方面的实际问题。进入新世纪,《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及学生在这些环境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于是,辅读学校便开启了校本教研的新征程。

从2012年至今,这所学校坚持“特殊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发展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特教、服务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学校在舞蹈、风筝、石膏彩绘、鼓乐、手缝技能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品牌。创新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制定了《辅读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方案》;以适应生活为核心进行一系列的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辅读学校的这一做法,旨在通过“生活适应”与“生活劳动课程”的整合,探寻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新路径。学校通过课程育人培养智障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提高个体与整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学校领导讲,这一创新性研究的意义在于:秉承“需求即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智障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需求,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这3个维度进行校本化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强化学生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自理、自立。

特别是,通过实践研究尝试增强课程开设的针对性、提高智障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实施个别教育教学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智障教育实现高质量、高实效、高水平的发展……

核心理念一个都不能减

近年来,奎文区辅读学校随着随班就读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学校的生源逐渐转变为以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而且大部分为多重障碍。面对这一变化,学校开始了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在学校党支部的引领下,学校对生活适应、劳动技能两大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生活与劳动课程,既教会学生日常生活与劳动的技能,又进行了有效的康复,实现了“自理自立,服务社会”的培养目标。

对此,学校领导认为,时代在前进,学校更要紧跟潮流,但不管怎样变化,核心理念一个都不能减。学校除改革课程体系,还以潍坊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奎文特教面向未来”项目合作为依托,为智障儿童提供更好的、更适合的教育。

——智障儿童发展理念: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学校坚持的发展理念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言弃,一个都不能少”。让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在辅读学校实现自由、自立、自主、自强的发展。这一发展理念贯穿的核心就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只有让特殊群体的学生修身养德、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才能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具有德行天下、厚德载物、有所作为的优良品质。

——校本课程创新理念:学校积极研究与创新“生活与劳动”校本课程,实现“劳动技能”和“生活适应”课程的完美整合,以个人生活为基础,面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不断延伸,对学生进行从生活自理到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技能训练。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生活”,强调“技能”,提供生活化的课堂,手把手的训练,以掌握技能、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活做人为总揽。

——“走班”育人教育理念:学校实施的“走班”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学校的“走班”教学是指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特长、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同质*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核心理念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的“生活教育”核心理念。它集中反映了学校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这个理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思想,它体现了“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辅读学校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与自身实践,都是对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生活、劳心与劳力的一种创新。实践证明,学校以“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整合课程,开设“生活与劳动”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分层设标,设置合理的生活技能训练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使其将来能更加从容地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提炼出的“走班”课堂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和特殊群体孩子的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每个孩子都要得到发展

总结奎文区辅读学校“智障儿童‘生活与劳动’校本课程的‘走班’实践研究”的成果,主要突出了“三大”育人思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别化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量体裁衣。学校认为,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旨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更大的进步。辅读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就是坚持个别化的教育观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途径。

——因材施教思想,为孩子的成长助推加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全面发展,是辅读学校一直倡导的育人思想。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从而创造环境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提供基础支撑,也为学校的创新发展积累新方法、新思维、新作为。

——课程创新模式,为学生成才提供新动能。实践课程模式的思想是学校的一大创新,它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通过集体审议解决课程问题,强调教师就是研究者、引领者、点拨者、创新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方针,其中“劳”以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主,让学生真正做到自立自强、报效国家和社会。因此,学校牢固坚持立德树人在特殊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幸福和谐的发展空间,围绕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实际需求,构建了适合学生生存和生活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特殊教育中写下了浓彩重笔。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这里毕业的200余名学生,绝大多数实现了生活自理,30余人找到了能够保障生活的工作和用武之地。

一直以来,奎文区始终践行“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宗旨,坚持优先保障经费、优先异地新建辅读学校、优先保证特殊教育群体有学上的倾情投入。学校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指导,离不开一直以来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甘为特殊教育践行使命结出的累累硕果。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辅读学校新校区的建成,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它必将成为特殊教育的学生们幸福成长的乐园……(来源:《中国教育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