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思路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03:00:24

有人说,当下的教育人要穿越“概念丛林”,找到教育最本质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人在实践领域可以不需要概念。有时候,一个精准的概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搭建理解教育的框架,帮我们洞见一个新的世界,助我们抵达要去的地方。

20年来,课改概念流变的背后是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今天,在教育环境愈加复杂、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对新概念保持敏感。

20年来,在实践领域,有哪些深刻影响一线教师、引领教学改进的概念?我们梳理了在不同阶段起到重要引领作用的概念。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校本教研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思路(1)

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五育”融合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认为,“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校本教研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思路(2)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担任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课程。

校本教研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思路(3)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需要;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课程。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认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一切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教研研究目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思路(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