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纸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15:38:04

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纸(1)

国家图书馆古籍“御医”张平在湖北图书馆培训青年古籍修复师。记者万建辉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8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竺佳怡)3册《永乐大典》原件首次出京来汉巡展,国家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师张平也随同来汉。8日上午,张平已在湖北省图书馆5楼古籍文献室手把手培训青年古籍修复人员,长江日报记者见到张平时,他面前桌子上摆满了毛刷、糨糊、书槌、放大镜、照明灯等修复工具,一摞湖北省图书馆青年古籍修复师修复的《两湖书院•北书库藏》正摆在他手边。

2002年国图对所存《永乐大典》进行过全面修复

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纸(2)

湖北省图书馆展厅陈列的3册《永乐大典》原件。记者万建辉 摄

张平已经做了30年的古籍修复工作,曾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组长,被誉为古籍“御医”。

他告诉记者,2002年初,国图领导找到他,说要修复现存的《永乐大典》。他决定修复前弄清《永乐大典》的状态。经查,首先发现保存《永乐大典》的柜子高两米,上下分别有12个格子,每个格子的宽度仅比《永乐大典》宽出一厘米,这就意味着从每一格里抽出一册《永乐大典》,都有可能让《永乐大典》边角受到磨损。还有《永乐大典》这么大开本的古籍,他是首次看到,内页书芯太重,不能竖放,只能平摊存放,否则会折坏封面。

一部分《永乐大典》被火烧过,变黑变脆。有的被水浸过,有页面粘连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永乐大典》被前人修过,有的装帧形式都变了,包背装改成了线装,有的改了纸张的材料。如从上世纪50年代苏联还回的,有的封面换了报纸裱的。

“可以说,国图所存的一百多册《永乐大典》,都或多或少有修复的需要。”张平说,如何修?以什么原则修?2002年恰逢《永乐大典》600年研讨会召开,这次会上确定了一致意见,那就是修旧如旧,改装了的改回来,要最小干预,能不拆的就不拆,能不换的就不换,尽可能保持《永乐大典》的原有材料。

借助中科院的检测手段,发现《永乐大典》用纸是皮纸,他找到最接近皮纸性能的乾隆高丽纸备用于修复;《永乐大典》封面上的绢,他请纺织研究所鉴定,确定是生丝,于是满北京城找尽可能接近的生丝购回,用于修复部分坏损的封面,修复前把和《永乐大典》封面相同颜色的染料染到生丝上,这样使得修复后的封面和《永乐大典》封面颜色一致。

这项修复工作花了一年时间,最难的是书页的修复,有时补完书页上一个点,马上要把点压实,不然会起褶皱,特别费人力和时间。来武汉展出的3册《永乐大典》,无疑也是2002年那次修复过的。近年国图接受新捐赠或购回的《永乐大典》,也会进行修复再入库。

张平说:“《永乐大典》的用纸是皮纸,保存期长,在适宜的环境,也就是恒温恒湿的状态,只要没有人为破坏,还可以再保存1000年。”

《永乐大典》所用皮纸来自江西南昌西山的官纸局

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纸(3)

湖北省图书馆展厅陈列的3册《永乐大典》原件。记者万建辉 摄

12月4日上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受邀来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主讲“《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也谈到了《永乐大典》的用纸。陈红彦说,《永乐大典》使用的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皮纸,纸质洁白柔韧,纵纹扯断如棉丝,故称“白棉纸”。

皮纸的产地,古籍专家认为出自于江西南昌西山的官纸局所生产的楮皮纸。江西皮纸为明代一重要纸系,原产于江西广信府、玉山等地。明人屠隆在《考槃余事》卷二《纸笺》中谈到本朝纸时写道:“永乐(1403—1424年)中,江西西山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这其中提到的连七应是纸的尺幅大小,以尺幅大小相区分,还有连二、连三、连四之说。

永乐年间西山官纸局所造之纸,明代江西新建学者陈弘绪(1597—1665年)在其所著的《寒夜录》卷下中云:“国初(明初)贡纸,岁造吾郡西山,董以中贵,即翠岩寺遗址以为楮厂(纸厂)。其应圣宫西皮库,盖旧以贮楮皮也。今改其署于信州,而厂与寺俱废”。是说,明初始于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西山翠岩寺旧址兴建官办纸厂,供内府御用,朝廷更派宦官监造。

所砍楮皮贮于当地应圣宫西皮库。由此可知西山官纸局纸为楮皮纸,更是内府御用。因而古籍专家认为《永乐大典》用纸:“……即以江西西山纸厂所出楮皮纸抄写,此纸洁白、纸质匀细、厚实”。还认为:“西山纸厂似为抄写《永乐大典》而于永乐元年(1403年)所特设”。

乾隆曾允许裁剪《永乐大典》余纸赏赐大臣

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永乐大典用的是什么纸(4)

湖北省图书馆展厅陈列的3册《永乐大典》原件。记者万建辉 摄

陈红彦还介绍,有文献记载,“(乾隆)诏开四库全书馆,命翰林诸臣取院中所贮嘉靖重录永乐大典,分种编辑,每卷尾有余纸,以赐诸臣”。

《永乐大典》余纸,是指每册《永乐大典》末尾有重录官署名的那一页空余部分,亦可称余幅、幅余。因为“纸甚莹洁”,在《四库全书》开馆期间,乾隆帝曾让人截取这些余纸,其中一小部分用以赏赐馆臣,“幅余茧素灿如雪,诏给臣等供其私”;其余大部分用以仿造藏经纸。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谕令用《永乐大典》双页纸2053张、单页纸3397张发交杭州织造处毁造藏经纸。

陈红彦说,现存《永乐大典》残本最后署名页除后来补录的以外,均有被剪裁的痕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截取《永乐大典》余纸是相当随意的,对《永乐大典》造成极大伤害。

【编辑:张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