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左传》原文及译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6 19:13:18

晋师在敖、鄗(qiāo)之间。郑皇戌(xū)使如(到,出使)晋师,曰:“郑之从(跟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师骤(屡次)胜而骄,其师老(疲惫)矣,而不设备(设置防备),子击之,郑师为承(后继),楚师必败。”

【注】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为土谷之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土、谷是人们首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因而也必然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如此一来,土谷之神“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老:疲惫;困乏。《国语·晋语四》:“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

译文:晋军驻扎在敖、鄗两山之间。郑国派卿大夫皇戌出使晋军,说:“郑国跟从楚国,是为了国家社稷的缘故,对晋国并无二心。楚军因屡胜而骄傲,士卒疲劳,又不设防,你们攻击他,郑军为后继,楚军必败。”

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左传》原文及译文(1)

彘(zhì)子曰:“败(打败)楚服(降服)郑,于此在矣,(倒装句,在于此矣,关键就在这一战)必许(答应)之。”栾武子曰:“楚自克(攻克)庸(庸国)以来,其君无日(没有一天)不讨(治理)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人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不易、祸至之无日(不久)、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将士)而申儆(训戒)之于胜之不可保(胜利的不能永远保有),纣之百克(战胜)而卒(最终)无后,训之以若敖、蚡(fén)冒(楚国先前励精图治的国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bìlù):柴车;蓝缕(lánlǚ):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彘子说:“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这一战,一定要答应郑国要求。”栾武子说:“楚国自攻克庸国以来,国君没有一天不在治理楚民,并教导他们:人生之艰难不易,灾祸没几天就会到来,警戒、畏惧之心不可懈怠。在军中,没有一天不在治理将士,并一再告诫他们:胜利无法长保,殷纣王虽然百战百胜,但最终亡国绝后。又用若敖、蚡冒乘着简朴柴车穿着破旧衣服,以开辟山林的事迹来教导楚人。

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左传》原文及译文(2)

箴(告诫;规劝)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认为,说)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成语,意思是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曲为老(理由不正当,士气就不振)。’我则不德(符合道德),而徼(jiǎo)怨(招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亲兵),分为二广(左右二部),广有一卒(楚以三十乘为一卒),卒偏之两。(每卒分为两偏)右广初驾,数(漏刻之数。此指时间)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王左右亲近的臣子)序(依次序)当(值班)其夜,以待不虞(意料不到),不可谓无备。

译文:还用良言规劝道:‘人之生计在于勤,勤则不匮乏。’故而不能说楚军已经骄傲了。先大夫子犯曾经说过:‘军队理直则士气盛壮,理曲则士气衰老。’这次是我们做事不符合道德,跟楚结下怨恨。我们理曲,楚国理直,不能说楚军士气不振。楚君的亲兵,分为左右二广,每广配有一卒,每卒分为两偏。右广在鸡初鸣时即驾车巡视,时至中午而止;然后由左广接替,直到黄昏。近臣依次值夜班,以防不测,故不能说楚军无备。

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左传》原文及译文(3)

子良,郑之良(贤良大臣)也。师叔,楚之崇(被崇敬的大夫)也。师叔入盟(入郑结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逐往,以(用)我卜也!郑不可从。”赵括(晋国大夫)、赵同曰:“率师以来,唯敌是求。(一种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即为“唯求敌”,只求与你(一战)为敌。)克敌、得属(属国),又何俟(等待)?必从彘子。”彘子曰:“原、屏①,咎之徒也。”赵庄子曰:“栾伯善哉!实(实践,按……的话去做)其言,必长(“长”,使动用法,使……长治久安)晋国。”

子良,是郑国的贤良。师叔,是楚人所崇敬的大夫。师叔入郑结盟,子良在楚为质,楚、郑亲密极了。郑国来劝我们与楚交战,我们胜了他们就来归附,不胜就倒向楚国,这是以战之胜负作占卜来决定是否归服我。郑国的要求不能答应。”赵括、赵同说:“率军而来,所求的就是与敌交战。战胜敌人、得到属国,还等什么?一定得听彘子的话。”彘子说:“赵同、赵括,是制造灾祸的一类人。”赵庄子说:“栾武子说得太好了!按他的话去做,必能使晋国长治久安。”

(节选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注释】①原、屏:原,赵同;屏,赵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B. 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C. 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D. 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10. D

【解析】句意:楚军因屡胜而骄傲,士卒疲劳,又不设防,你们攻击他,郑军为后继,楚军必败。“楚师骤胜而骄”语意连贯完整,“其师”是“老”的主语,应断在后句。排除AB。“子”“郑师”为两个主语,分属两句,“郑师”前断,排除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B. “师直为壮,曲为老”中的“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的含义不同。

C. “以至于昏”中的“以至”古今含义相同,常用于表示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

D. “唯敌是求”中的“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含义相同,都是“希望”的意思。

11. D【解析】A.正确。B.正确。气衰/尊敬。句意: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二者不同。C.正确。句意:直到黄昏。D.错误,两句含义不同。“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希望。句意:所求的就是与敌交战/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栾武子知己知彼,审时度势,着眼全局,阻止晋国攻楚,他的主张得到了赵庄子的赞同。

B. 楚国自从攻克庸国以来,励精图治,时常告诫百姓要居安思危,保持警戒、畏惧之心。

C. 栾武子善于引用史实展开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力驳斥了彘子的观点。

D. 《左传》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如有勇无谋的赵括、智勇双全的烛之武等。

12. C【解析】“栾武子善于引用史实展开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错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楚王规劝百姓的话,而不是栾武子的话。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译文:栾武子说得太好了!按他的话去做,必能使晋国长治久安。

(1)“善”,说的对;“实”,按……的话去做;“长”,使动用法,使……长治久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者往来,(郑国可)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解析】(2)“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词,古义:出使的人。

1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栾武子反对攻打楚国的原因。

①楚国军民长期防备,毫不松懈;②晋国伐楚理亏,不合道义;③郑国劝战,以晋国为占卜,于晋国无利。

【解析】由“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做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可概括出:楚国军民长期防备,毫不松懈;由“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徽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可概括出:晋国伐楚理亏,不合道义;由“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逐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可概括出:郑国劝战,以晋国为占卜,于晋国无利。

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左传》原文及译文(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