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真肝胆,真血气,
真性情之人。
作者:洞见Leyla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大观园里富丽堂皇,锦衣玉食。
往来宾客非富即贵,谈笑间皆是鸿儒士族。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王夫人的远房亲戚,她衣着寒酸,大字不识一个。
黛玉笑话她是个“母蝗虫”。
妙玉嫌弃她用过的杯子,头也不抬地直接让人扔掉。
但,就是这样一个穷酸的乡野老妪,却能在一众悲凉的结局中落得一个圆满的归宿。
到底是什么魔力,能让曹雪芹和高鹗三次起笔对这位老妇浓墨叙写?
看了刘姥姥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不是如王熙凤般的泼辣精明,也不是如王夫人般的阴暗狠毒。
而是如刘姥姥般的大智若愚。
1
知世故而不世故
七十多岁的刘姥姥,同女婿狗儿一家生活。
这年冬天,因为天灾导致庄稼的收成不好,女婿一家过冬的物资,难以筹备。
狗儿在家喝闷酒,唉声叹气地拿媳妇出气。
刘姥姥看不过去,思忖间,她想到了一个法子,可以解决眼下的生计。
在京城的荣国府里,住着一位王夫人,和女婿家祖上曾是连过宗的,算是有些亲戚关系。
不妨去他家试试,“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于是,次日天没亮,刘姥姥就带着外孙板儿匆匆上路,赶赴荣国府。
荣国府大门四敞,气派十足。
刘姥姥一下就没了底气,她畏首畏尾,对所见之人皆低头哈腰。
先见到周瑞家的,逢迎地唤上“嫂子”;
再见平儿,将秀丽贵气的丫鬟当作太太,磕头跪拜;
一番周折后,她终于在众人整肃中见到了威严赫赫的王熙凤,姿态顿时摆的更低。
三番四次都不好意思开口,反而表现出了一副“未语先飞红脸”的神情。
精明如王熙凤,怎会看不出这等穷亲戚的内心想法?
她体面地应承了刘姥姥,临走时又将太太平时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和自己的一吊零钱给了刘姥姥。
刘姥姥这才欢天喜地回了家。
刘姥姥通晓世故吗?当然。
在生活的胁迫下,她不得不卑躬屈膝,舔着老脸去看人眼色。
但她的世故里带着初心,藏着善良。
她不是见利忘义之人,更不是那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贪财之人。
在《红楼梦》第113回,王熙凤病重,托刘姥姥在老家屯里求一求菩萨治好自己的病。
说着,还从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交给她,作为供献的银钱。
这时,刘姥姥却说:“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
回观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冲着银子去的。
但在第三次,面对凤姐的慷慨解囊,她却选择了拒绝。
不是境遇变了,而是她懂得在一地鸡毛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初心。
鲁迅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千帆阅尽却保有底线,看尽世事仍守得住自己,是做人最高明的境界。
2
善自嘲而不嘲人
有了凤姐给的20两银子,刘姥姥一家这一年过得滋润了很多。
能吃得上饭了,田地里的收成也多了。
这不,丰收的季节,她拉着满满一车的瓜果二度拜访荣国府。
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抱着求银两的心态,而是单纯地串门回礼。
荣国府的贾母听说刘姥姥上门,便让晚辈拉她来跟自己唠嗑。
二人谈笑间,贾母兴致上来了,随手拣了一朵大红的花朵簪在刘姥姥的发髻上。
凤姐见状,笑说:“让我打扮你。”
于是,将一盘子各色花朵,横三竖四地*刘姥姥一头。
很显然,这一举动纯粹是把刘姥姥当成了女篾片,用以取悦贾母。
如果是一般人,也许早就气恼了。
刘姥姥却偏偏不同。
她反而得意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话声一落,众人都笑起来。
到了吃饭时,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为博老太太一乐,便站起身,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都捂着肚子笑到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举动,看似不顾脸面,低头逢迎,实则却真真切切地展现了刘姥姥的大格局。
她不介意放下脸面扮几天小丑,给一众公子小姐带去欢乐。
毕竟那些欢笑,是真的;那些快乐,也有她的一份。
所以在一年之后,当她在田地里打豆子的时候,听闻贾母离世了。
她悲痛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在地里狠狠地哭了一大场。
如果刘姥姥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在此时或许会暗暗嘲讽一番——那个戏弄自己的人终于消失了。
但她却没有。
被戏谑的那些瞬间,从来没有在她心底留下印记。
相反,她总是能用最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尴尬,拉近自己和众人之间的距离。
老舍说:“自嘲者的心是成熟的。”
因为敢于把自己拿出来打趣的人,内心一定是广阔无垠、豁然大度的。
沉浮于纷繁的世界,我们总是要花费心思去处理人情世故。
自嘲,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不嘲人,则是一种圆融的善良。
3
经患难而懂感恩
贾府被抄没,昔日朱门大户瞬时间风雨飘摇。
王熙凤病重,荣国府大权也拱手他人。
所谓树倒猢狲散。
对于王熙凤,旁人唯恐避之不及。
昔日里憎恨她的,此时在暗自拍手称快;和她交好的,也装作若无其事。
姑姑王夫人和婆婆邢夫人,都对病重的王熙凤视若无睹。
丈夫贾琏更是将平日里积攒的怒火一并发泄出来,话里话外都包含着指责和谩骂。
只有刘姥姥是个例外。
她听闻凤姐病了之后,着急忙慌地赶到荣国府。
天不亮,门没开。她就在荣国府门口等了又等,直到遇见熟人,才将她领进来看望凤姐。
一见面,她看见凤姐面色枯槁,立马伤心地落下泪来。
凤姐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将自己唯一的女儿托付给刘姥姥,刘姥姥应允。
果不其然,凤姐死后,贾环、邢大舅等一干人近亲立马商量着,要将巧姐卖掉。
刘姥姥四处奔走,将巧姐藏于家中,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从二进荣国府时的一车瓜果,到三进荣国府时解救巧姐。
刘姥姥虽是个世俗老妪,但她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也正因如此,刘姥姥才能成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红楼一梦中,最后一抹温暖的存在。
作家刘迎轩说:“生命是一种回声,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和感恩,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
受人恩惠很容易,难得的是不淡忘、不辜负、不亏欠。
那些走得长远的人,未必是比别人聪明,也未必比别人更富裕。
不过是能够常怀一颗赤子之心,虔诚地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心中有多少恩,命里就有多少福。
▽
在浩浩荡荡的《红楼梦》一书中,刘姥姥看似是一个如同芥豆般的小人物。
但当贾府的虚荣繁华一朝坠入谷底的时候,刘姥姥却一直从容安稳地生活着。
就像清代点评家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说的那样: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是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之人。”
所谓智慧的生存之道,莫过如此。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在万变的世界,用一颗赤子之心,热烈地活着,方得一个圆满的人生。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