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妃(王楚然 饰)
在个人情感上,对他一生最爱的女子张贵妃,仁宗想要册封她为皇后。当他稍微有点冒出想要废掉曹皇后再立新皇后的念头,朝廷的台谏官就纷纷上奏章,“你怎么可以这样子”,所以他只能封他心爱的张贵妃为贵妃而已,不敢再动。
他想给张贵妃的伯父(一说是叔父)升个很大的官, 但是官员纷纷反对这种利益绑定,包拯甚至还把唾沫吐到了仁宗脸上。当时宋人的观点就是,官职是国家的公器,不是私人想要给谁就给谁的,以公谋私要不得,都要遵从整个制度的规定。
仁宗夜里肚子饿想吃烧羊肉,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夜间是没有给皇帝供应烧羊肉这么一个惯例的,他也只能忍着。
这些都是他被后来的士大夫们称道的原因:他是一国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人,有他的个人情感偏好,当这两个角色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克制自己的情感。
以礼相待的政治温情
仁宗皇帝非常尊重士大夫,绝对不会像明清时候那样,君臣一方非常强势,一方则表现得唯唯诺诺。
士大夫如果有一些小过错,要被罢免官职,仁宗皇帝通常的做法就会暗示他,自己提出辞职。你引咎请辞,大家都体面,不要让我下一道诏书说罢免你,这样大家都难看。这种非常顾及士大夫尊严的做法,在宋朝非常常见,可以说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有一种以礼相待的政治温情。
仁宗也很能容忍士大夫对他的批评,有一次他主持殿试,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答皇帝的策问,小苏文章的主题就是骂人,把仁宗皇帝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骂完皇帝还骂了当朝宰相。
苏辙把考卷交上去之后,完全不会担心自己会被抓起来,顶多就是担忧自己会不会因为骂得太过火了,不被录取。因为当时整个宋朝的氛围,大家都有一种稳定的预期,即使我说话激烈一点得罪了人,甚至得罪皇帝,也绝不会因此受到*头的处罚。而仁宗皇帝看到苏辙的文章之后,觉得他非常年轻气盛,勇气可嘉,还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分数,评为第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