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段时间,大家觉得不新鲜了,没有热闹可看了,又伸长脖子等着,有人说他是“当代孔乙己”,实在是因为他是穿长衫却“落魄不堪”的人。
要我说,“孔乙己”不再是孔乙己,但围观看热闹的人,还是围观看热闹的人。
孔乙己好吃懒做,“流浪大师”只是把流浪作为生活方式而已。
“流浪大师”是知识分子,可是他和孔乙己不一样,他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没有拿不正当的钱,也没有摆出读书人的架子。
可是围观的人呢?
据我所知,他们并不是理解了“流浪大师”为什么会成为流浪汉,也不是理解了为什么一个流浪汉坚持读书,他们就是见到了一个流浪汉,却在读书,而且读书可能比很多人还要多,所以他们觉得新鲜,觉得有趣,就好像在一群鸡里看见了一只鹤。
他们自己的生活无聊了,自己又没办法有趣,所以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找别人的乐子”。
就像那个《孔乙己》里面那个小伙计说的:“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只有孔乙己来了,才能笑几声。
鲁迅先生若是见到现在这种场景,大概还是会说,是不是孔乙己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热闹的人还在。
喜欢看热闹的人有一个特点,见不得别人好,因为别人好了,就没有乐子了,有的是普天同庆,只有别人“不好”的时候,乐子才会出现。
取笑别人,看别人窘迫不堪,看别人无地自容,看别人死于非命,才有谈资,才觉得见过了不一样的世面。
只有在看热闹的时候让别人无法可说,觉得自己是见证奇迹,那才是真正的热闹。
孔乙己站在台前教那个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那个小伙计想的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哎呀,孔乙己是一个讨饭一样的人,所以他的善良,都那么廉价。
这才是热闹。
似乎一个讨饭一样的人,就不配教别人什么。
孔乙己读书,却没能考取功名,就有人取笑他:孔乙己,你真的读过书吗?怎么连一个秀才都考不上?
读书是好,可是在看热闹的人眼里,读书人考不取功名,过得落魄不堪,多好的笑话啊。
而且这一幕,多么熟悉啊!
孔乙己进店,因为偷东西被打伤了,大家就笑得更开心了,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孔乙己不理他们,热闹就没法继续,所以他们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瞪大眼睛,在那里无力地“强词夺理”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看热闹的人继续说:“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直到孔乙己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他们这才心满意足,以胜利者的姿态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孔乙己买了茴香豆,有孩子的时候,他便一人一粒分给那些孩子。
这是孔乙己善良,可是这可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啊。
接下来,那些孩子重新看着孔乙己的盘子,孔乙己便用双手护着盘子嘴里念叨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围观的人又是一阵大笑。
热闹之所以是热闹,是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而人要看的就是当事人从理想的高处摔进现实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