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儒林外史》,堪称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吴敬梓本着“秉持公心”的态度,不但对那些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丑态进行了温婉的讽刺,同时还赞扬了许多不贪慕权势富贵,能够洁身自好的人物,例如杜少卿、虞博士等形象,其中还包括一位光彩夺目的奇女子——沈琼枝。
沈琼枝是常州贡生沈大年的女儿,许配给了扬州富商宋为富为妻,当父女二人来到扬州准备完婚的时候,却发现宋家其实是在骗婚,沈琼枝的身份只是一个妾,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妻。
沈琼枝独自来到了宋家,本来是想和宋为富当面对质的,但宋为富自知理亏,于是避而不见,最后,沈琼枝独自逃到了南京生存,后来被官府送回了家乡,重获自由。
沈琼枝既是美女,又是才女,还心灵手巧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很少去认真描写一个女性的相貌如何,所以对于沈琼枝的外貌,小说只是借宋家的丫鬟之口,说了一句“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而已。不过,能够被大盐商相中的女孩子,想来长相应该是很好看的。
沈琼枝出身于诗书之家,父亲是一个贡生,但是比较开明,没有拿“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自己的女儿,所以沈琼枝不但能认字,还会作诗,居然能在名流云集的南京,和名士们诗词唱和。当县令要她当场作诗的时候,她是作的“又快又好”的。
沈琼枝还会刺绣,她学的是当时(明朝)流行于上海一带地区的顾绣,仿宋、元时期的画入绣,劈丝精细,绣品气韵生动,小说中的姚奶奶,就盛赞沈琼枝绣的“观音送子”,“真个画儿也没有那画的好!”
最难能可贵的,是沈琼枝的独立、自主
早在汉代的《礼记》中,就记载着女性的行为规范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说,女性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一切都要听男人们的话,但是小说中的沈琼枝却不是这样,她有她自己的主意,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
而这,同样得益于她的父亲沈大年。
父女二人来到扬州的客店里,原以为会等来宋家的媒人和聘礼,没想到只是来了一乘小轿,说是把沈琼枝一个人带到宋家就可以了,这分明是纳妾的架势。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父亲沈大年把这个决定的权力交到了女儿手上:
“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这头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
可见沈大年虽然是一个读书人,但却并不迂腐,他没有用儒家所提倡的“三从四德”来要求女儿,反而能平等地对待女儿,尊重女儿的选择,在那个时代,沈大年的做法可是相当先进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
为了不给自己的父亲惹麻烦,也为了自己能够占住理儿,沈琼枝决定只身前往宋家,去质问一下宋为富,而这种行径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可是很危险的。
她自然是不想嫁给宋为富的了,可如果进去后被人家困在宋府里,她又该如何脱身呢?或者,即使将来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可别人又会怎么看她呢?要知道“人言可畏”啊!
沈琼枝在坐着小轿进入宋府的时候,她是不会前思后想,考虑这么多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沈琼枝逃离宋家时的做法就更有趣了,她不但把宋家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都放到自己的包袱里面,还一共穿上了七条裙子,从后门溜走了。这显然是作者在模仿《水浒传》中,鲁智深离开桃花山时的情景。
可见在作者的眼里,沈琼枝很有些大侠的风范。
不慕富贵
古时候的盐商,都是相当有钱的,我们通过沈琼枝的眼睛,就看到了宋家的豪华奢侈:
便跟着丫头走到厅背后左边,一个小圭门里进去,三间楠木厅,一个大院落,堆满了太湖石的山子。沿着那山石走到左边一条小巷,串入一个花园内。竹树交加,亭台轩敞,一个极宽的金鱼池,池子旁边,都是株红栏杆,夹着一带走廊。走到廊尽头处,一个小小月洞,四扇金漆门。走将进去,便是三间屋,一间做房,铺设的齐齐整整,独自一个院落。
这些,只是宋家安排给沈琼枝自己居住的一个小院子而已,由此可见宋家的整个宅院会有多大了。沈琼枝在宋家住了几天的时间,她应该是从方方面面都了解了宋家这样的富豪,过得究竟是怎样奢华的生活。这对于从小就过着普通人家生活的沈琼枝来说,简直是由地上来到了天堂一般。
但是,沈琼枝并不贪慕这样的生活,她最终还是断然离开了宋府。
杜少卿道:“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沈琼枝)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新娘······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
提到才女,人们首先就会有文文弱弱的印象,但沈琼枝可不是这样的,她的行事风格还很泼辣。
从宋家逃到南京独自求生存的时候,是沈琼枝最为困苦的时候。古时候普通人家的女孩子,都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一个女人独自抛头露面,开店做生意,就难免会让人生疑,就连正直的武书,一开始都以为沈琼枝是一个私门呢。
当地的泼皮无赖来*扰沈琼枝的时候,她不但同他们“支支喳喳的嚷”,甚至还会和他们骂将起来。文雅的态度,是用来面对杜少卿那样的名士们的,当面对泼皮无赖的时候,沈琼枝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
宋家把沈琼枝告到了县衙,差人去抓捕她的时候,一上来就被沈琼枝来了个下马威:“你们是都堂衙门的?是巡按衙门的?我又不犯法,又不打钦案的官司,那里有个拦门不许进去的理!你们这般大惊小怪,只好吓那乡里人!”差人还想着找沈琼枝要点儿“辛苦钱”,那可就更是没门儿了,沈琼枝压根不理他们这个茬儿。
差人把沈琼枝押解回乡的路上,不但没有向她要来“辛苦钱”,两个大小伙子还被她摔了一个仰八叉。看来,沈琼枝不但能在嘴上不吃亏,手底下也是有点儿功夫的。
沈琼枝性格的养成——父亲的宽松式教育,母亲的缺失
按理说,送女儿出嫁,母亲是必定不能缺席的,但沈琼枝却是父亲带她去的扬州,那她的母亲呢?后来,沈琼枝对杜少卿的夫人说起了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而她的父亲还常年在外面坐馆,经常地数年不回家,沈琼枝应该是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的。
一个女孩子在家里独当一面,支撑着一个家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也就锻炼出了沈琼枝的胆识与独立自主的意识,所以她才能够在后来独自应付各种各样的困境,看来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