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到底表达什么呢,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7-30 13:19:41

而这个山洞并不是山洞,而是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代的村落并不像现在一样做城市规划,都是私搭乱建,古人反而对墓穴非常重视,“阡陌”这个词的意思除了小路,也经常代指通往坟墓的路,陶渊明似乎故意留下了破绽。

而且村中还有酒有肉,当时天下兵荒马乱,这个物质条件太不可思议了。村民们说,自秦朝躲避战乱来到这个地方,便再没有出去,既然渔人能进来,便说明村民是可以出去了。

秦到东晋,中间有600多年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好奇外面的世界吗?除非这里住的都是已经去世的人,只有死人才不会出去。

桃花源记到底表达什么呢,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而渔人出去时,处处标记,刘子骥也来寻找,都不能找到,这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渔夫食言,村民“生气”了,所以将桃花源隐藏了起来,他们自然找不到,甚至还发出了诅咒,所以刘子骥回去没多久就死了。

以上四种说法都来自于网友们各种脑洞大开之版,任何故事都经不起推敲,果然是细思极恐,而小雨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个故事其实陶渊明另有深意,在文末,故事都讲完了,陶渊明突然插入一个刘子骥,这种手法蒲松龄写鬼故事的时候也经常用,就像这是我隔壁家王大爷说的。

无非是拉刘子骥做佐证,但其实并不是,刘子骥这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晋书》记载,他是一个游客,好游山泽,和徐霞客是一类人。

桃花源记到底表达什么呢,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其实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也提到过他。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这个故事讲他在深山看见两个仓库,中间隔着水,他过不去,等再过几天去找时,却再也找不到了,和《桃花源记》类似。

这说明在《桃花源记》之前陶渊明就已经写过类似的故事了。

桃花源记真的是一个鬼故事吗,其实不是,在戴延之的《西征记》中记载,当时天下纷乱,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方都建起了城堡,被称之为坞。

河北灵宝附近,当时有一大片桃林,据说是夸父死后的拐杖所变,这个地方就叫桃原,这附近曾修了一个檀山坞,坞里百姓自给自足,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而戴延之去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所以桃花漫天。

而戴延之与陶渊明相熟,听说此事后,便触发了他写这篇文章的灵感。表达了他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那最末的渔夫和刘子骥为何都找不到桃花源呢?

桃花源记到底表达什么呢,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

​渔人出来时,村民再三嘱咐千万不可以对外面人说,但他出来后,便处处作标记,还带太守去找,说明渔人失信了,他把诚信丢了。

显然这样缺乏诚信的做法,肯定是找不到桃花源这片净土的,这种令人向往的地方,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果现实中的人进去,肯定会对这里造成破坏,所以诚信是进入这片净土的唯一方法,当渔人再次进去时,他已经丢失了诚信,自然找不到了。

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都知道陶渊明就是一个隐士,他最向往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在古代,品德高尚而又不满现状的人,往往想找一个地方隐居。

桃花源记到底表达什么呢,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