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引发大众共鸣的作品,无疑会被更多的人阅读和传播。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数叙述平民的生活,或借喻,或讽刺地揭露反动统治阶级对普通民众的残暴,反映人世间的众生相,抨击世事的不公平。讴歌人世间的真善美。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科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充分地把人性中的真与善,假与丑,淋漓尽致地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
1.他们是世界三大短篇之王,写作风格殊途同归。
《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多篇三位大师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一本集三位世界顶级短篇小说大师的经典于一书的合集。是广受好评的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是现实批判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是对人文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再次解读。
莫伯桑是短篇三巨头之一,著名的有《项链》《羊脂球》等。其中《项链》描写的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为了追求虚荣,用十年的代价来偿还欠债的故事。
故事告诉人们,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能被虚荣掌控,否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虽然承认并接受代价也是一种蜕变,其中的痛肯定撕心裂肺。
列夫·托尔斯泰对契科夫的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人。”自称比不过他,这样褒奖足矣说明,他对契科夫作品的评价有多高。众所周知,契科夫的短篇《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更是人尽皆知。其中的《套中人》,讲述了一个故步自封,思想激进又僵化,看不惯新鲜事物的人,是如何一步步作茧自缚的。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唯实存在,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才是的真理的象征,所有人要按他标准的行事,否则就是异类,他们一条道跑到黑,宁死不改变自己,殊不知,这类人才是要被社会淘汰的那部分。
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共同的特点是犀利的笔锋,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引发了普通人的共鸣,让人们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写作界曾流传一句话,叫“不知道怎么写,多读欧·亨利;不知道写什么,多读契诃夫。”因此,他们的小说成为众多写作者模仿的范文。
欧亨利在短短四十八年的生命中,写了接近三百部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和深深喜爱的作品。
这两部短篇,无奈中又充满温暖,贫困却也富有,故事的主人公感动着所有看过或听过这两篇故事的人。
他们风格各异,却又殊途同归,在鞭挞丑恶的同时,在讴歌美好。告诉人们,世界上不止是冷漠,更多的是善良和爱。
2.因为同样的温暖,德拉和吉姆也成为上帝互送给对方的礼物。
一块八毛七,这是《麦琪的礼物》中篇首的几个字,这几个字瞬间让人们看到了窘迫,因为这么点钱,在任何国家都象征着贫困。
围绕着贫穷展开的是惴惴不安和焦虑,一位爱丈夫的妻子想在圣诞节送给丈夫一份像样的礼物,窘迫却让这份心意难以实现。
欧·亨利用她倒在沙发上嚎啕大哭,来表示她无奈到极点,请想,一个人什么情况下会绝望的大哭?当然是无路可走时,无路可走,哭是最自然的表现,德拉此时就是这种状态。为了强调一下这种情绪,作者继而用屋内的居住环境,来加强读者对这个家庭贫困潦倒的认知。
他没写屋内的摆设有多寒酸,只是写了居住的环境都害怕警察误会他们是乞丐,也就是说,屋里除了两个相爱的人,两颗相爱的心,几乎一无所有。
而爱是平等的,它不分贫穷与富贵。穷人也有权利享受爱。所以,麦琪心心念念地想为丈夫准备一份生日礼物。
这时,作者穿插写出麦琪家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就是说,即使家徒四壁,每个家都有自己宝贵的东西,麦琪家也不例外,他们家最宝贵的是麦琪一头漂亮的秀发和丈夫由祖父传下来的金表。这也是作者为结局埋下的伏笔,好像在告诉读者,既然称之为珍宝,他们会永远好好珍惜。又似乎在告诉读者,作者既然舍得颇费笔墨,让两样东西来占用一个短篇中不小的篇幅,肯定有其用意,否则,岂不是多写了一堆废话。
然后,作者为麦琪安排了一个简陋的衣镜,镜子给了麦琪灵感,她要拿走自己的宝贝,换回一个自己觉得配得上丈夫的礼物来送给他。
看着麦琪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遍所有商场,一个心花怒放的年轻少妇,快乐地穿梭在商场中的模样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是从心底溢出的高兴和满足,此时,她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因为她心里充满了爱。
至此,书中的第二个人物吉姆,始终没有出场,我们看到的只是麦琪的无奈、兴奋和些许的紧张,她的这些情绪被读者一览无余。读者了解了,她,是一位深爱着丈夫的好妻子,贫穷没有减少他对丈夫一丝的爱。
最后,丈夫出现时,看到妻子后那懵懂的表现,和连续两次的发问:“头发真没有了”。让读者有些疑惑和不满,他难道不喜欢妻子失去头发,而产生怨意,或者说,他会不会不喜欢只有一头短发的妻子。
按正常的反应,麦琪自然也会这么想和担心,所以解释说:“我的头发长得很快的。”从这个解释,读者看到了麦琪心里对丈夫是否在意她短发的不确定和小心翼翼。
这就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因为在乎而显得卑微。
然而,当谜底揭开,他们都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为对方买了礼物。此时,读者在长出一口气的同时,也被他们彼此的爱而感动。
这也是欧·亨利的写作特点之一,始料不及,猝不及防,出乎预料的转折后收尾,也被人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3.他的生命在定格的叶子里永存。
同样,他的《最后一片叶子》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篇中描写了两位年轻的女画家乔希和苏,因传染病流行,乔希不幸身患疾病,且病入膏肓,生命在生死之间游离。失去信心的病中女孩,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凋落的长春藤叶上,随时准备让生命跟着最后一片叶子一起凋零。
这篇文章中的伏笔是落叶,读者的心会随着叶子的飘落上下起伏,当乔希要求苏拉开窗帘那一刻,读者的心是提起来的,会问自己,那片决定着乔希生死的叶子是否还在?
当看到叶子还在时,相信所有读者都会松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想,乔希会活下来。
其实读到这里读者还不知道,乔希活下来是有代价的,代价是贝尔曼的生命,是贝尔曼用他的生命把一片叶子定格在了墙上,因为最后一片叶子,使乔希才产生活下去的勇气。
当医生揭开谜底时,相信,感动的不止是乔希和苏,还有书本前面所有的读者。
贝尔曼虽然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成全乔希的同时,其实他也实现了自己毕生的夙愿,就是余生要画一幅杰作,他成功了!
这就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道理,虽然,他的赠予不是玫瑰,而是自己的生命,这或许是赠予者想要的结果,带着满足和欣慰,离开这个世界,于他足矣。
4.后记。
据说,本篇画家的夙愿,也是欧·亨利的夙愿,因为他曾经的愿望也是当一名画家。这或许也是一名作家的特权吧!自己的遗憾,可以让作品中的人物来实现。
这两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中,小说的主人公物质方面虽都很贫穷,精神世界却都很富有。一个是夫妻情,一个是朋友义,他们的情纯粹的像一汪清水,不带一丝杂质。也说明平凡的真情可以感天动地,化腐朽为神奇。也说明,人的精神世界高尚与否,与金钱和地位无关,是自身修为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三位世界短篇之王,用他们的笔,把这些人性中的本质升华,把各自不朽的杰作留给世人,并解读不同的人性,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都深藏在人物中。
《麦琪的礼物》中有一句话,“人世间所谓的生活是由哭泣、抽噎、破涕为笑组合而成的。”既然哭泣是生活的一部分,哭过之后,就要擦干眼泪,笑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