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散文诗风格特点,贾谊散文对什么写作有影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8 06:56:53

要知道,古代一个皇帝对大臣讲恭维的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然而,汉文帝这番话讲得并不真诚,也并非他真实的看法。

汉文帝显然不认为贾谊在治国能力上强过自己,否则就不会打发贾生去给自己的儿子梁王当老师了。正是因为汉文帝的这个安排,最后才导致了贾谊忧郁而死的悲剧。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梁王因意外坠马身亡。史书上说,贾谊自责没有当好梁王的老师,所以内心十分忧郁,终于在一年后活活把自己怄死了。

事实上,在梁王身故之后,贾谊又给汉文帝递过很多政论文章,但是全部都被无视了。他觉得自己报国无门,才忧郁而终,只活了三十二岁。

李商隐和*这两首七绝的创作根源,都是贾谊生平的遭遇。不同的是,李商隐叙事的重点在于对汉文帝的谴责,而*侧重于对贾谊心灵脆弱的批评。

贾谊散文诗风格特点,贾谊散文对什么写作有影响(5)

李商隐这首《贾生》先从汉文帝“求贤”说起,开头看上去好像是在歌颂这位皇帝,实则充满了讽刺。汉文帝为了求贤,把自己赶走的大臣召回来了。

那么,汉文帝为什么要把贾谊从长沙召回呢?因为他知道,贾谊的才华与气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没有人比他更有见识了。

你看看,汉文帝是多么重视人才啊。他夜半深更不睡觉,还在未央宫正宫里办公呢。当贾谊发言的时候,他也没有摆起皇帝的架子。

为了听清楚对方讲了什么话,他整个上半身都向前面倾斜着膝盖空悬到了坐垫的外头。你以为他在关心什么?他不是在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在向贾生求教那些无聊的神鬼之论。

李商隐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就因为诗中把汉文帝的“虚伪”写得活灵活现。对于贾谊的死亡,大约在清代以前,文人都是把责任归咎于汉文帝的。

贾谊散文诗风格特点,贾谊散文对什么写作有影响(6)

这些文人认为是汉文帝辜负了贾谊,才造成了这种悲剧,因此骂他昏庸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从客观上来说,汉文帝刘恒是“文景之治”的奠基者,所以历史评价还是比较好的。

也有文人虽然承认汉文帝在历史上的贡献,但是同时也谴责他对贾生的薄情。比如刘长卿就在《过长沙贾谊宅》中说:“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的《七绝·贾谊》避开了对汉文帝的评价,首句化用了李商隐《贾生》的第二句。只是把“更”改成了“世”,意思相去不远。

诗中第二句提到,贾谊被逐出朝廷后,流放到长沙写了一篇《吊屈原赋》。这里已经是在暗示贾谊把自己的遭遇和屈原挂了钩,因此暗中萌生出求死之意。

诗的最后两句直接对贾谊进行了批评,认为他因为梁王坠马这件意外的事情,虚掷自己的一生,断送自己的才华,实在是不应该。

贾谊散文诗风格特点,贾谊散文对什么写作有影响(7)

现代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闯出名堂,高智商其实并不是必需的。反而是高情商与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才是一个人成功、成名的关键。

梁王的死,显然是会影响贾谊的前途。但是人活一辈子,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贾谊本身除了是一个政治家以外,还是一个才华盖世的文学家,就这样死了,实在是可惜。

那么,李商隐写《贾生》的时候,为什么没想到要去批评贾生呢?这是因为他自己也恰好就是贾谊那样的人,所以他不可能在诗中去批评“另外一个自己”。

结语

人们在判断一件事的是非对错的时候,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凡是那些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概都会遭到否定与批判。

客观地说,汉文帝当初放逐贾谊是有原因的。他二十岁以藩王的身份登基,在那之前,朝中的大臣们刚刚诛*了吕氏后人,汉惠帝的四个儿子也都被*光了。

贾谊散文诗风格特点,贾谊散文对什么写作有影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