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8 09:25:04

她没有漂亮衣服,没有珠宝首饰,总之,什么都没有,但她,偏偏就爱这些东西—莫泊桑《项链》

提到莫泊桑,我们并不陌生,作为世界上的“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名声享誉世界。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里,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数量巨大,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对上流人士的讽刺,有对战争残酷的揭露,也有对底层人物的同情怜惜。所以,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从贵族官僚,到中产阶段的公务员,再到乞丐和妓女,人物阶层也非常广泛。

在写作技法上,他的语言精简干练,丝毫不拖拉,让人读起来就沉迷其中;人物塑造上,他也没有大量的语言堆积,而是赋予人物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莫泊桑最厉害的是在情节的设置上,总会让人出乎意料,情节的反转是他短篇小说中最明显的手法。也正是因为这几点,他的短篇小说才会引入入胜,让人拍案叫绝。

《项链》是莫泊桑比较出名的代表作之一,短小精悍,结尾的情节反转,也把整篇故事推向最高潮。众所周知,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今天我就从这三点来解析这篇小说的文学魅力。

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1)

1. 故事简介

一个美貌女子玛蒂尔德出生在平常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小职员,过着清贫的日子。但她总觉得以自己的美貌是能过上那种富裕生活的,所以终日沉迷于幻想,不切实际。

她的老公为了博得她开心,千方百计地得到了一张晚会的请柬,想让自己的妻子去散散心。没想到,女主看到请柬后不仅不高兴,反而很烦躁,最后都哭起来了。

“你要我穿什么衣服去丢人现眼?”

“我没有像样的行头,我不能去参加这样的晚会。”

她的老公还算疼她,放弃了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给他四百法郎让她买一件衣服,可晚会前夕,女主依然心烦不安,因为她缺乏一件首饰。她终于在自己的好朋友那里借到了一串钻石项链,这下她终于满足了,在舞会上的她光彩夺目,是整场晚会的焦点,她出尽了风头,也满足了内心极大的虚荣心。

可项链的丢失,彻底击垮了这对贫穷的小夫妻,他们为了购买一串一样的钻石项链,到处借钱,借到了三万六千法郎,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一件阁楼栖身。

为了还债,他们过了十年艰难的日子,女主从一个爱幻想的美貌女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穷困太太,头发不整,衣衫不洁,大声说话,浑身透着一股强悍泼辣粗野的气质。他们还清了所有债务,当她再次遇见自己的好友时候,才被告知,当年她借的那串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至,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故事篇幅不长,却让人记忆深刻,这和莫泊桑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分不开关系。接下来,我分别以人物、情节、环境来分析这篇小说。

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2)

2. 人物

有些女人,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她便是此中的一人。她只好任人把自己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

开头的一段话,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反差,一个美貌女子,生在一个清寒之家,嫁给了一个小职员,本身就是矛盾的,但也符合常理。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女主也算是嫁给了同一阶层的人,她只要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可这个女主偏偏不服,心比天高,觉得以自己的美貌,是万万不该过这样的日子的。

她没钱打扮,只好衣着朴素,但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如同贵族落成了平民。她深感自己天生丽质,本当身披绮罗,头佩珠玉,如今却熬在清贫的日子里,不胜苦涩。

玛蒂尔德看着自家简陋的房子、破烂的桌椅,以及自己身上皱巴巴的裙子,她深感痛苦,满肚子牢*。她不满足现状,也无法改变,于是就沉迷于幻想之中。她幻想着自己家里有豪华的装修,有得体的仆人,餐桌上摆着精致的金盏银器,自己能穿着华丽的服饰,有耀眼的珠宝,能得到众人艳羡的目光。

可幻想再美好,终究是一场空,醒来之后的她更加失落,于是终日郁郁寡欢,闷在家里。

我想不止是女主,很多人也一样总爱幻想,抛开现实的不堪,去幻想一些不着边际的美好愿景,幻想越美好,现实越失落,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说是一种毒药。

玛蒂尔德一直幻想自己能成为富家太太,可事情的终点却向相反方向发展了,她变成了更贫寒的妇人,这也是莫泊桑短篇中的一个人物特点:越是无比苛求某一件事,那这件事越不会成真,人物还会因此落得悲惨的下场。

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这在心理上称为“选择性知觉”。往往是先入为主,心里更期待自己所想的出现。内心的急迫需求使人焦躁,觉得现实总是悖向你的想法。

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3)

当玛蒂尔德带着那串项链,穿着新买的裙子,在晚会上大方光彩的时候,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

但她也为这虚荣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过了十年艰难日子,变成了一个粗糙丑陋的妇人。这个时候的她,完全抛弃了爱幻想的毛病,只是每日拼命干活省钱,想着怎么还清高额的债务。

也许当一个人被打击到人生低谷的时候,才会真的认清现实。

玛蒂尔德从开始的沉迷幻想到虚荣心被满足,再到最后的认清现实,她经历了三个心路过程。最后的十年间,也看到了玛蒂尔德另一方面的美德,她在沉重的打击而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现实,毅然地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贫穷生活的磨炼,不仅仅改变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生活,把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而,现在出现的是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是个悲剧性人物,她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惨重的代金,但最后的十年里的她,终日不再沉迷幻想,变得务实起来了。莫泊桑用这个故事,也意在讽刺那些爱慕虚荣的女人们,一味地虚荣,也必定被虚荣所伤害。

人物,可谓是一篇小说的灵魂,人物塑造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小说的整体价值。

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4)

3. 情节

《项链》一文的情节设置很连贯,从借项链到还项链,再到最后的项链真相,一步步扣人心弦。

如果你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作者埋下的情节伏笔。玛蒂尔德借钻石项链的时候,好友很随意的样子,归还的时候,好友连打开都没打开,这些也暗示这这串项链的廉价。

他们去咨询项链在哪买的时候,碰到的店主告诉他们:这串项链不是我这的,她只是在这里配了这个盒子。其实这里也暗讽了好友的虚荣心,把一串假项链放在一个高贵精美的盒子里,用表面的光辉掩盖虚假的真相。

情节的最大文学艺术,就在结尾处的反转。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这个结尾简直是一个戏剧性的反转,这一转折是极其突然的,给毫无思想准备的玛蒂尔德和读者当头一棒,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艰辛劳动的项链竟然是假的!

这里也反映了莫泊桑的深远寓意:人在命运面前太过微小,一件小物件,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情节是一篇小说的骨血,没有情节架构,小说就会变得虚幻无力,《项链》的情节,紧密相连,让人很快就陷入故事中,心情跟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波动,这也是莫泊桑的文字魅力。

莫泊桑小说人物赏析,莫泊桑小说情节构思特点(5)

4. 环境

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小资产阶级也被虚荣笼罩,他们总想着摆脱自己的身份,涌入上流社会,但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很多人落入更悲惨的境遇中。

《项链》就是在这一环境中创作,玛蒂尔德和丈夫虽然并不富裕,但温饱足够,家里还有女佣照顾,日子并不算太差,但她虚荣心作祟,一直想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很相符。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莫泊桑用着一篇反转意味十足的短篇,完成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对小人物无力改变命运的同情。

提到作品,当然就少不了作者本人的环境和经历。莫泊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不务正业,行为放荡不羁;她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培训莫泊桑的文学才能,可以说,莫泊桑的文学成就离不开母亲的启蒙教育。

因为自己的经历,莫泊桑的多数作品中都会刻画没落贵族的人物形象,他们沉迷祖上过去的荣耀,维护表面的光鲜,不愿承认已经日渐颓废的现实。

莫泊桑的作品大多描写了现实主义生活,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讽刺了小人物的爱慕虚荣和拜金主义,对贫苦人士表达了同情,也对参加战争的爱国人士给与歌颂。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项链》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让人铭记于心,和他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作品背后的讽刺意味分不开关系。认清现实,认清自己的定位,才不会沉迷无望的幻想,也必然不会被幻想反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