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才有如下这一句话:古时唐尧定都在河东晋阳之地,殷商定都在河内安阳之所,而东周定都在河南洛阳之域。这块地方,如鼎之三足,其为历代王者建都的地方。同时,该区域土地鲜少,人口众多,是各国诸侯聚集的地方,因此风俗器小俭啬,又通于世故。
史公先从杨、平阳(杨、平阳,二邑名,在赵之西)二地起笔,认为杨、平阳两地可以西通秦、狄,向北可以与种、代(种、代在石邑以北)通商。种、代二地,靠近东胡西狄,各民族杂居于此,民俗彪悍、强直、好胜。不过,军队经常会光顾这块地方,因此杨、平阳二地及周围这片区域的人民可以靠着军队的补给需求来进行谋生寻利。
另外,温、轵往西可以与上党进行贸易,往北可以通于赵、中山。其中,中山(赵地,后为定州)土地比较贫瘠,人口多,还有纣王留下的遗民,以投机牟利为生,白天有人用凶器*人,晚上会盗墓劫棺。至于此地的女子,到处献媚于权势豪族,并进入后宫。
洛阳往东可以与齐国、鲁国通商,往南可以与魏(大梁)、楚国进行通商。这里,泰山的南麓是鲁国,北麓是齐国。齐国近海,适合种植桑麻,出产绸、布、帛、鱼、盐。下图中,临淄是东海和泰山间的一大都会,这里的人从容阔达,喜欢议论时事,有着大国的风尚。从前,太公望吕尚被封到营丘这块地方,早先这是一块盐碱地,后来太公望就劝导妇女纺织,并使人开发这里的鱼盐之利,于是四方的人都聚到了这块地方。后来,管仲又进一步治理这块地方,九次会聚诸侯,共尊周王。齐往下是鲁国,其靠近泗水,这里有着周公传下来的风尚,人民好儒,多桑麻,但是缺少一些山泽之利,土地也比较少,人口较多。
接下来,史公介绍了赵地的邯郸。邯郸是漳河、黄河间的一大都会,北通燕、涿,南通郑、卫。这里面,郑、卫的风俗与赵国相似。但是,郑、卫二地因为靠近鲁和魏,所以这里的人民比较庄重而好义气。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濮阳是濮水上的一个都会,后来秦将蒙骜攻取魏国以及卫地,又卫君迁徙至野王(河南沁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其先将韩、魏列为攻取的目标,而攻取韩、魏,秦人需要攻取河内南阳地区的中枢——野王,秦在攻取野王后歼灭三晋,继而击破楚、燕、齐,最后做到了一统天下。
赵地往北走,就是燕(蓟)。燕是渤海和碣石山间的一大都会,往南可以通齐、赵,而其东北与东胡相交。从下图中可以看到,燕地的范围是从上谷东部至辽东,这里人口少,人均平摊的土地面积大,有时会受到东胡的侵扰。地险则人强,这里的人如老鹰一样的锐利,遇事的时候不会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