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木和榉木区别,香椿木和橡木哪个更好些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4 15:48:03

秦波 波波头 木雕水粉色 68×22×20厘米 2017

郅敏:我们知道木雕离不开刀、斧、锯、锉,您经常使用哪些工具,能介绍一下不同工具所出现的形态语言特质吗?

秦波:与泥塑不同,木雕创作从始至终我们都在面对一个坚硬的材质,必须通过工具来进行塑造。泥塑中很多操作可以直接用手来进行,手的塑痕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雕塑语言。木雕、石雕就得依靠工具来实现。中式木雕刀分北方和南方两个大系,北方以北京产的木雕刀为代表,刀口大,样式较少,适合粗放的雕凿。南方以浙江东阳和福建莆田的木雕刀为代表,刀口较小,样式多,全套下来打坯刀加修光刀得有六七十把,更适合精细的雕琢。

在《发福的天使》这件作品中,我尝试性地使用了东阳木雕刀和福建木雕刀,它们都适合雕刻比较细腻的作品。东阳木雕刀刀头为铁制,刀刃淬火,装木柄,用特制木雕斧敲打。这种斧头用生铁或熟铁打造,形状类似木工斧,但比木工斧厚,没有刃,只作为木雕锤使用。福建木雕刀通体用铁打就,刃部淬火,刀杆细长,不装刀柄。这是因为福建木雕有很多镂空的造型,细长的刀杆便于从细小的空洞中伸进去。福建的木雕刀使用一种两头粗中间细的木槌敲打。

香椿木和榉木区别,香椿木和橡木哪个更好些(9)

秦波 发福的天使 木雕油画色 60×35×18厘米 2011

《发福的天使》和《绿斗篷》这两件作品的边缘,我用福建木雕斧和日式木工斧来砍凿,流露出较为粗糙的形态,与人物形象的细腻雕刻相对比。和中式木工斧不同,这两种斧头都是双面开刃,便于不同角度的劈砍。传统的福建木雕斧从正面是长方形,侧面呈等腰三角形,斧顶接近正方形,优点是自重大吃木料深,劈砍时斧刃受力均匀,不易跑偏,能够砍出直线和平面。

开大荒的阶段我经常使用日式的木工锯,这是一种两边开刃的板锯,锯面宽,很容易锯直。锉也是我做木雕常用的工具,一些比较圆润的形体和转折微妙的起伏都需要用到锉,特别是木材的截面过硬容易伤刀或是太软,用刀打会起麻坑,用锉就可以解决。在《摔跤运动员》这件作品中,我多处使用锉在木雕表面制造各种锉痕,这些痕迹和色彩结合起来能够使木雕具有油画般丰富的笔触和肌理效果。平时我注意收集各种形状、纹理、粗细的锉刀,以便使用。

香椿木和榉木区别,香椿木和橡木哪个更好些(10)

秦波 绿斗篷 木雕油画色 90×38×17厘米 2016

郅敏:我看过一个日本雕塑家舟越桂的视频,舟越桂会先画一张人物正面的素描,依据这张素描制作出人像正面和侧面的线稿,将2张线描稿上扎好小孔,用碳粉把轮廓过在木料的正面和侧面,再用电锯将轮廓外的木料锯掉,木雕的大造型就出来了。

秦波:舟越桂用的很传统日本木雕方法,古埃及和中国古代的匠人也大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雕刻的动态比较单纯,最好是像古埃及的人物雕刻那种正面律的样式,局部体块例如头部简单的扭转或倾斜也能够表现,如唐顺陵的走狮。当体块同时存在扭转和倾斜或是涉及多个体块的运动组合用这种方法制作就比较困难。

在雕刻原木时我多采用随形和高点往后推的方法。随形造型,就是根据材料的形状特征来构思创作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玉雕的技法。高点后推的方法就是从高点入手逐步往后推移,始于西方的石雕制作技法,将制作好的雕塑模型放入木箱中,在木箱中注入水或者细沙直至没过雕塑模型,这样就模拟出一块石料的形状。在雕刻时,将水或沙放掉一点,模型的高点就冒出水面,雕刻家根据高点在木箱中的位置和形状,在石料上雕刻。一步一步重复这个步骤,当木箱中的水放完后,石雕也就制作完成了。从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雕刻作品可以看出,他省去了模型和木箱,直接在石料上进行雕刻,因为他完成的部分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他本人将这种方法形象地形容为把人物从顽石中解放出来。我的方法来自于上述几种传统方式,作品《摔跤运动员》就是用了随形造型和高点后推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可以使最大程度的利用材料,节省人力。同时,在原材料有限的尺度里达到雕塑体积和空间最大化。高点后推的方法因为余量在后面,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想法,万一某个地方打缺了,也可以通过调整动态或整体往后退来解决。

香椿木和榉木区别,香椿木和橡木哪个更好些(11)

秦波 摔跤运动员 木雕丙烯色 50×32×28厘米 2017

郅敏:您的木雕作品的着色方法也很独特,是一种多层着色法,简单理解是不是一边打制木雕,一边着色,这样多层颜色不断叠加,最后呈现出丰富、细微的色彩感觉。

秦波:谢谢您看得这么细心。在刚开始学画时我非常喜欢油画,后来虽然考上了雕塑系,也对油画念念不忘,我的书架中油画画册要远多于雕塑画册。从艺术史来看,着色雕塑才是主流,古埃及、古希腊雕塑和中国的传统雕塑都是上有颜色的。欧洲雕塑正式失去颜色是18世纪古典主义雕塑开始的,而我国的雕塑教育是间接源于古典主义雕塑传统,所以再看到着色雕塑反而认为很现代了。色彩能够丰富雕塑的表现语言,增强雕塑的感染力,因此,雕塑的着色借鉴绘画在古典主义之前的艺术史上很普遍。色彩虽然会对之于雕塑微妙起伏产生的观看影响,但雕塑家可以通过减少小的起伏强化整体形的方法来解决,我国民间彩塑有“三分塑七分画”之说,讲的这个道理。当雕塑失去色彩之后,19世纪由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绘画色彩表现力有巨大的发展。在攻读硕士阶段,出于油画的喜爱,促使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印象派以及之后的色彩理论接续上着色雕塑传统。在这个基础上我创作了《赶场》《抱羊的少女》和《夜巡》等作品。上色不简单的平涂,而是用油画颜料在雕塑上画上明暗、光影和色彩的冷暖关系。近年的木雕作品运用多层施色的方式,每层都很薄,更多保留木材本身的质感。

香椿木和榉木区别,香椿木和橡木哪个更好些(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