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本书有多少个版本,人生这本书完整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7 12:28:56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

作者:商兆琦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7月

推荐理由: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近代发展的历史条件上十分相近。然而,两国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大家熟悉的历史叙事中,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走上了现代化的高速路。然而,日本的富强之路最终走向了霸权的扩张,并反噬了自身。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又通过日俄战争,一战和二战不断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至1942年抵达顶峰,随后迎来衰落,直至1945年战败。学者商兆琦试图通过回溯日本这一50年的“轮回”,深入探究日本由扩张而失败的来龙去脉。

日本近代化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与自主,他们通过神化天皇的权威塑造国民认同,却也使得鼓吹扩张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蔓延。明治维新推翻了封建的身份限制,带来大众的崛起,却在不健康的民主政治环境下倒向猖獗的民粹主义。归根结底,近代化是一项个人、国家、社会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

商兆琦总结,二战前的日本仅得民主之外壳,而缺乏实质的精神,尤其是个人精神之现代化并未实现。本书末节讨论的日本著名思想家丸山真男认为,拥有绝对权威但却不承担具体责任的天皇、相互推诿责任的官僚、和暴力的不法之徒共同制造了战前日本的“无责任体系”。在这种体系里的个体并不具备良心的自由和真正的责任意识。而如作者所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呼唤的,是这样的个体:他们应能尊重他人的独立自主,不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他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同时知晓自己享受的权利和相伴的义务;他们相互信任,拒绝虚伪与堕落,卑屈与阿谀;他们知道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遗世独立”。这些洞见不仅有助于我们反思日本的历史,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广义的官僚政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

人生这本书有多少个版本,人生这本书完整版(17)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作者:(美)保罗·斯塔尔

译者:史文轩 许朗宁 闵云佩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3年8月

推荐理由:

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它关系到一个社会中每个个人最为基础的健康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它是巨大而重要的产业,也是一项公共服务,且两者之间往往形成复杂的张力。保罗·斯塔尔的这部著作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美国医疗的一部杰作。

斯塔尔细致全面地梳理了美国医疗变迁过程中的很多关键问题,比如,美国医生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19世纪各自为营、准入混乱、不受尊重的医生群体,会日后成为全美几乎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群体?医生共同体不断上升的自主权为何又在近些年来遭遇冲击?这其中涉及医学专业主权的建构过程,也涉及医学共同体与资本、政府的复杂互动。又如,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始终没有实行全民的医疗保险?除了医学专业问题,作者更多在此关注了公众舆论、社会观念、政治文化带来的影响。

斯塔尔在本书的末章写道,“美国医疗同时是美国成就和挫败的象征—在科学和专业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组织和政治上则令人沮丧。”如今,不断攀升的医疗花费在美国社会成为经常引起争议的问题。虽然本书主要是关于美国医疗的故事,但它对医学共同体发展变迁的探讨,对政治、资本对医学领域自主性构成的挑战的分析,对医疗保险本质的思考等,都对我们反思普遍意义上的医疗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人生这本书有多少个版本,人生这本书完整版(18)

《人种》

作者:孙江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年6月

推荐理由: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很多时候,社会总体知识观念的变化通过概念折射出来。一个新概念不断涌现的时期,常常也是一个思想大变革的时期,比如中国20世纪的头十年。这套“学衡尔雅文库”就旨在梳理“人种”“国语”“国民性”“封建”等多个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从而呈现由词语和概念所构建的现代。

文库不同分册的作者皆是长期研究该领域的学者,写作各有特色亦有集中的关怀。概念的考辨能帮助我们避免历史的误读,如冯天瑜对频繁被误用的“封建”本义的澄清。对词语使用与流布的考察更能增进我们对思想观念的知识社会学理解,如孙江对“黄祸论”的人种观念背后的支配关系,以及它如何激起中日思想家不同反应的研究。又如王东杰对国语运动中识字普及与语言统一的纠葛、国语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研究等。总之,对这批概念的集中考察,既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也为未来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人生这本书有多少个版本,人生这本书完整版(19)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作者:(美)段义孚

译者:志丞/刘苏

版本: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3年8月

推荐理由:

阅读传记作品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走进个体的一生我们得已寻获自己人生的答案,又或在独特性中看到人之为人的普遍性与共通性。从这个意义而言,《我是谁?》就不仅是地理学家段义孚人到晚年的学术回顾,更是在社会与地域流动性扩张的今天,所有深陷身份危机之人试图通过自我审视往返于人生片段的游弋。最终追问的不过是:我这一生整体上是幸福的吗?我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吗?

在这本书中,段义孚跳跃式地回顾了他从宇宙走向炉台的一生。全书中生活事件的串联并不依循线性的时间结构,而是大致勾勒他生活中不寻常的总体方向与运动轨迹。离表述的逻辑更远,离实在的生活更近。他将自己放置在许多组并置的关系中,如剃刀一般切入与家人、友人的深层关系并从中寻找自我性格与内在冲突的成因。他在书中坦言,地理学于这样的自己而言是一种救赎,当他将目光自然投向外部世界的严酷与丑陋时,就像窥见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混乱与无序。相较于段义孚在其他为大众熟知的学术作品中的严谨与细致,他在撰写这部回忆录时显然更加从容自得,能够不断将对地理空间的剖析与对人生抽象意义的推演串联,展现出了“地理哲学”的丰富可能性。在其看来,哲学关注的“美好人生”即是地理学视域下的“美好地方”,因而地方远不只是可以触摸的空间结构,还是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借喻。这正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人生这本书有多少个版本,人生这本书完整版(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