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施耐庵对罗贯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表现为人生观的熏陶。施耐庵为人刚正不阿,看不惯朝廷内的倾轧,不能见容于同僚,所以罢官而去,辗转来到姑苏城(苏州)当了一名私塾先生。
施耐庵的个人风格施耐庵初来乍到,每天除了向小童传道授业,有时也会到大街上逛逛走走。一天,他无意间在一家书店找到了一本《张叔夜擒贼》,这本小说深深震撼了施耐庵,书中人物豪气干云和义薄云天的江湖豪迈之气,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
施耐庵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施耐庵把多年来对朝政的不满化为文字,著成了不朽的《水浒传》。这本书不仅抒发了他内心的郁结之气,也把他胸中的抱负和文采都和盘托出。
施耐庵不仅技擅雕龙,而且对人情世故也洞若观火,否则写不出来像宋江和高俅这样细致的人性。同时他在描写林冲的性格时,也足见阅历之深,林冲身上的矛盾和无力感,绝非是一般舞文弄墨的文士可以写出的深刻桥段。
当然,《水浒传》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个性迥异的人物群像,比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虽然敢作敢为,但做事太过冲动,读者不时会为他捏把冷汗,更多时候,我们还会被他的直率与天真打动;与鲁智深齐名的武松也是位脍炙人口,快意恩仇的人物,手刃*兄仇人的事迹更是成了中国一大文化现象;在梁山伯一大堆男人中,还有扈三娘这样不让须眉的巾帼,这也是施耐庵叙事的高妙之处。
《水浒传》之所以位列四大名著,获得巨大成功,应该归功于施耐庵个人的丰富阅历,以及对官场现象的洞察,再加上个人在文学上的修养和过人的才情。
罗贯中自从遇到施耐庵之后,便被后者的著作深深吸引,于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便拜其为师。施耐庵比罗贯中大二十多岁,但他很看重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师徒二人志趣相投,才气激荡,整日琢磨文章,切磋想法,应了那句“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施耐庵《水浒传》的草稿都放心地交给罗贯中校对、誊写,这对罗贯中后来个人写作风格的养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有人说《三国演义》中依稀还能看到《水浒传》的一些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