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米放久了没吃完,就一定会出现米象,无论是往米里放生姜、花椒,还是用最严实的罐子储存大米、或者买最高档的米,这些黑色小虫总会风雨无阻的出现在米里,虽然不咬人,但是特别膈应人。
其实这种小虫还有个最膈应人的地方——基本上每个人都吃过它的卵。
米象,又有“蚰子”、“谷牛”、“麦牛”等名称,因地区不同,对它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这也说明这种虫存在之广,凡有米粮处,都是它们房地产开发区。
它们到底是怎么出现的?难道真的没办法*绝吗?会长出米象的米,是不是不够安全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种,干饭永远先人一步,靠着大米吃住的米象。
米象的生长周期米象的名字由来就是脑袋上形似“象鼻”的部位,实际上,那不是它们的鼻子,而是嘴巴。
它们脑袋上除了长长的嘴,还一左一右长了两个触角。根据触角的长短,米象还有长角米象和短角米象两个品种。
米象短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米象的一生,从卵开始。雌性成虫在成熟的稻谷或者储存着的米粒上,用长嘴凿出一个小孔,将卵产在上面,然后分泌粘液将口封住。
米象的卵呈长的卵圆形,长0.6到0.7毫米,为半透明或乳白色,与大米的颜色相近,这样一枚小小的卵藏在米粒里,很难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