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书里找宝藏,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合集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5 09:40:49

迈克·哈彻意外成为"寻宝者"

不过迈克·哈彻成为"寻宝者"其实是一场意外。他出生于1940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而艰苦的生活环境,是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对金钱有了特别强烈的渴望。他从懂事起就开始寻找,一切可以使他致富的书籍,或者方法。

迈克·哈彻不只一次幻想自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让他和孤儿院的朋友们过上好日子。成年后的他,一开始也和众多普通人一样打工了几年,赚够一定积蓄了,就在1940年,从英国跑到了澳大利亚,用这些钱开了一家海洋商业打捞公司。

原本只是想打捞以前战争时期,被大炮击沉的商场和军舰上面掉下的橡胶和废旧金属而已。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迈克·哈彻打捞到了第一艘古船——一艘沉在南海,装有2万多件中国明代时期瓷器的古船。他尝试着将这些文物卖给了收藏家,结果得到了数百万美金的报酬。

古人从书里找宝藏,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合集(5)

这比迈克·哈彻前几年挣的钱加起来还多,于是他便改变了公司的业务方向——找寻南海区域的古代沉船。

他开始了"寻宝之路",甚至为了准确推测出这些古船可能沉没的地点,他变得十分"好学"。他去往了世界各地的大型图书馆查询资料,还聘请了许多大学生搜集旧的航海图和其他情报。

通过不懈的努力,迈克·哈彻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打捞出了不少军舰还有古代沉船,差不多有80多艘。而他也因此扬名,成为了著名的"海洋探险家","成功的寻宝人"。1984年,迈克·哈彻潜心研究了荷兰几位探险家的航海历程。

然后在荷兰一家公司尘封了很久的档案馆里,迈克·哈彻发现了关于一艘巨船的消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因为这艘船在1752年的时候,承载着大量的瓷器和黄金,从中国广州驶向了荷兰,却在航行了十几天后,不幸触礁沉没了。

古人从书里找宝藏,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合集(6)

迈克·哈彻都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在南海地区发现了这艘船,并将23.9万件瓷器,还有125块的金锭打捞上岸。这批文物,就是耿宝昌和冯先铭在拍卖会上失之交臂的那批,而迈克·哈彻自这时起,就一直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克星。

在体会到"打捞文物"能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后,迈克·哈彻便特意重金聘请了几位考古人员,负责收集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藏"的信息。这些考古家也没让他失望,先后帮助他打捞了不少"宝藏",而在1999年,有位考古学家通过一本"古籍"— —荷兰人的航海指南,发现一个巨大的"宝藏"。

在1822年1月,一艘名叫"泰星号"的巨型帆船,从中国厦门出发,前往爪哇,它载有包括各种茶具、化妆盒等100多万件瓷器,然而在它经过中山群岛时,不慎触礁,彻底沉没。船上过千的乘客,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路过的船只救起,其余人全部命丧大海。

古人从书里找宝藏,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合集(7)

迈克·哈彻立即派人找到了关于那支船只的消息,大致锁定了"泰星号"可能沉没的区域,之后他便带上自己的团队,偷偷潜入了中国的南海区域。刚开始他们的搜寻工作并不顺利,直到1999年5月的时候,一位潜水员在深海里发现了"宝藏"的踪影。

迈克·哈彻喜出望外,连忙带领着团队将海中100多万件文物全部打捞上来,并交给了专家检验,证明这些瓷器全都是出自康熙年间的瓷器,几乎全部都是精品。所有人都如同"饿狼"见到"食物"一般,盯着这批"宝藏"。

然而迈克·哈彻思考了一下后,挑选了36.5万件最好的瓷器,剩下60多万件文物竟然全被他摔碎——因为他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只有量少才能衬托出这批文物的宝贵,他才可以借此抬高价钱。这些文物被偷运出了南海,贩卖到了德国,给他带来了5亿多的收益。

古人从书里找宝藏,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合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