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是有人有功当封爵者翻译,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翻译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21 23:59:24

至是有人有功当封爵者翻译,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翻译(1)

《论语》教育智慧:有功不居,有过担当

《论语》感悟(一一四)

文\王营

原文: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6.15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感悟:本章是孔子对孟之反的评价。孟之反,鲁国的大夫。据历史上记载,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人有了功劳,人人都能看得见,公众自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没有必要处处夸耀,自认为了不起。自古以来,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年帮助汉高祖夺得天下的有四位著名的功臣:韩信、萧何、张良和陈平。他们在功成之后,由于在君臣关系上的不同态度,其结局完全不同。楚汉战争中,韩信拥兵数十万,叱咤疆场,屡出奇谋,战必胜、攻必克,特别是垓下一战,一举击败楚霸王项羽,威震海内,名高天下。但韩信不仅不知急流勇退的道理,反而好大喜功,自恃功劳大,以致言行不加检点。早在汉中刘邦封韩信为将时,韩信就曾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玩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史记·淮阴侯列传》。

至是有人有功当封爵者翻译,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翻译(2)

对韩信的这一番话,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有这样一番评论:“韩信的这番话,是打算胁迫汉高祖同他做一笔买卖,故韩信初定齐地,就请高祖封他为齐王,可见韩信之心由来已久。怀着买卖之心侍奉君主,君主知道了你的目的,货虽已售出,但君主心中已积下了怨恨。”刘邦对韩信极不放心,故垓下之战一结束,就改封他为楚王。

不久,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借口游云梦泽,大会诸侯,一举擒拿韩信,然后把他贬为淮阴侯。这时的韩信犹不知自省,对汉高祖心怀怨恨,称病不朝,终于落得被刘邦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当然,韩信的被诛*,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刘邦的猜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不能容忍功高权重的大臣,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也与韩信本人居功自傲、不能谦柔自守有关。

看来,孟之反对当时官场的这一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打了胜仗不居功,最为可贵的是,他打了败仗“奔而殿”,主动把责任承担下来,这说明他还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人有担当,就不会争功诿过、趋利避害、明哲保身,而是会自觉承担职责、积极面对责任和义务。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的领导却缺乏这样一种清醒认识,把功劳当做私劳。有了成绩,出了成果,就私欲熏心、争名逐利,忽视群众的作用,只看重自己的贡献,把功劳添油加醋地归在自己账下。如此揽功于己的行为,势必会让辛勤耕耘者伤心寒心,最终失去的将是人心,影响工作的开展和事业的发展。

没有群众的智慧,没有集体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把个人功劳当做集体荣誉是一种明智选择,也是一种境界。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是系统工程,一个人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又能做多少事情?领导干部主要职责是决策和监督,大量工作还要靠群众去干,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众人的潜力,才能体现领导干部的素质和领导力。

领导干部个人取得的成绩,通过机关发展的成效、主要任务目标的完成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组织上很容易看到,上级自然也清楚,群众也会看在眼里,无须个人过分宣扬。如果只为己私、揽功诿过,反而会降低威信、降低身份;若一味好大喜功,反而会给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