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看到有人发表论文,你会感到莫名的焦虑吗?
有的人论文非常高产,抛开其他因素不论,高产作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笔者读博期间通过“复制粘贴”,也有幸发表了几篇SCI论文。本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科研灵感。
复制粘贴出来的论文笔者这几篇 SCI 论文得以顺利初稿的几个心得如下:
(1)从文献阅读开始
(2)论文初稿不能马虎
(3)用笔记“拼接”出论文
(4)大修是好事
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可能不同,开始写论文之前,笔者是提前几个月开始阅读相关文献,阅读不仅看一些同类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分析结果,还要看论文的结构、语法。
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个东西——笔记。笔记贯穿了笔者搞科研的整个过程,有了它才能做到 “复制粘贴” 出一篇合格的 SCI 论文。
No.1
从文献阅读开始
科研小白觉得论文难写,问题在哪儿?
问题在于没写过,没概念,无从下手,所以首先要去查一下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去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文章的框架!
简而言之,就是你这论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果你列好了文章的框架,剩下的就是把内容往里面填就行了。
这个过程中,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每看一篇文献,都要做笔记。 否则看过就忘,事倍功半。阅读笔记不仅是针对文献的,还要记录自己对文献的想法(或灵感)。
你是不是还在用下图这种方式做阅读笔记?如果是,那么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太低效了!
这里分享一下笔者的阅读笔记模板,一篇文献的元数据是通过 Obsidian 自动生成的,我们只需要添加自己的总结,非常高效!此外,Obsidian 还能导出引用条目,方便我们写作的时候引用。
No.2
论文初稿不能马虎
笔者看了足够的文献以后,根据文献阅读笔记和灵感,就可以慢慢构思自己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大纲。在给导师看过思路没问题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写了。
笔者写论文的那几天,每天八点多去图书馆,晚上十点回来,中间除了去厕所和吃饭,就没有离开过位置。笔者连续写了一周,初稿可算是完成了。初稿都是笔者对以往研究笔记、阅读笔记、想法笔记的提炼和整合。
笔者的论文不是靠埋头写出来的,而是一边研究,一边积累,而积累就是通过笔记完成的。
通常一篇论文要写 4~5 个章节。你只要保证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