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31 21:21:15

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1)

走近中华文明

浅谈周礼文化多层级价值整合

文 / 姬 永

近年

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内有关制度规范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文化现象,诱发了人们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注,兴起了儒学热,而《周礼》恰恰又是儒学的集大成者。

何谓周礼?

《周礼》即周朝制定的礼制规范,是中国封建时代礼仪文化的经典典籍之一,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周礼》作为“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之首,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堪称汉族文化史宝库。

一 什么是周礼文化?

3000多年前,西周政权建立后,在周武王执政、周公摄政期间形成了诸多规范制度,其中周礼传承最为广泛,并逐渐形成周礼文化体系。周礼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礼立序、以乐致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自强不息、忠诚无私、举贤任能、礼让为先、尊老爱幼等等淤。从伦理道德到家庭教育,从宗教仪式到官员任免,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定和严谨的程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仁爱和教化精神,具有较强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不仅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人们通过对社会的规范和秩序的探讨和反思,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秩序的认识,为现代社会构建了“现代中华人民的文化精神”。

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2)

周公庙内的壁画,惟妙惟肖 (本版摄影:赵育)

二 周礼文化的价值内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而周礼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天道人道,天人合一;敬德保民,以人为本;明德慎罚,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可见周礼文化丰富的价值内涵粲然可观:

(一)民族精神的塑造深化。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周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记载,周的先祖数代德行端正和政声大著,他们发展农业,教民稼穑,改进技术,弘扬周礼,倡导德政,推进教化,以至于天下归心。在历代王朝中,周朝能够存续800余年,正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辅相成的结果,也让人们深切明白民族的兴盛与坚守需要“厚德”。

(二)个体精神的标榜崇尚。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大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宁,在其弥留之际,担心自己的儿子姬诵年幼,不足以承担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辅政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了自己的弟弟叔旦,周公便以摄政王的名义处理一切国家大事。七年间,周公呕心沥血、衷心辅佐,让西周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在姬诵长大后,周公旦为了避嫌,适时将权力交还给周成王,并仍悉心教导成王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周公的忠诚无私之心被后人作为榜样,传为佳话。

(三)以人为本的源头所在。周人统治者在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的基础上,文王提出“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的思想,周公根据这一思想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敬天保民”的理论,保民中的“民”相当于现在的“老百姓”。在周之前,奴隶没有地位,可进行赠送、买卖,也可随意*戮、陪葬。“敬天保民”,就是把奴隶当人看,禁止陪葬和随意*戮,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对“人”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些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源头所在。

(四)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礼记·大传》中记载的“三曰举贤,四曰使能”等是我们现在汉语中“举贤任能”一词的词源。周人认为只有举贤任能、参与国事,才能治平天下。纵观历史,治国治家过程中,用贤则业兴,用庸则业衰,用佞则业乱,因此,其根本在于用人。国家治理要任用那些“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既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要拥有“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德才兼备。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首先需要的是“有品德、靠得住”的干部。

(五)礼让为先的道德风范。《礼记》中说:“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天下之礼……致让也。”周礼文化中倡导人们在功名权力上要先人后己,在责任义务上要先己后人;为政者要不怀私心,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要谦虚,尊重别人,宁可失去功名利禄乃至生命,也不能与人相欺——这就是周礼所追求的“辞让与不争”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发展无疑都将转化成一种个人品质、人生价值,鼓舞着炎黄子孙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同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 周礼文化的多层级价值

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3)

古树下的周公庙

周礼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礼、孝、和”为伦理观念,以“民”为立国之本,以“法”为治国之根,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的完整而协调的古代文化体系,是中华盂民族保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该思想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大传统”,表达着国家层级的价值。

周公集前朝之大成,在意识形态领域上全面革新,他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整理、改造,创建了周礼制度。用“礼”巩固了国家基础,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传统文化发展的文明体系;“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更好地宣传和巩固国家地位。礼乐之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逐步成型,并逐渐演变成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重要文化体系,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随着历史变迁,周礼文化的价值便影响着认知主体存在差异性的不同层级,国家层级所认可的价值较高,关乎全社会;普通人群,认知相对较低,更关注其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四 周礼文化多层级价值整合的意义

周礼文化的普遍价值与层级价值是传承周礼文化的前提,其是否具备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其价值的体现不仅取决于文化自身,也取决于价值评估主体。人的各种意识要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认识活动,并对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不同层级的价值认知可能是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以个人认同来表达周礼文化的价值观可能会忽视了社会集体乃至国家的感受,造成周礼文化的价值关注度偏弱。

人们对传统文化普遍价值的单一倾向性容易导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文 化 所推崇的普遍价值如果不能与民众认可的不断进化发展的价值观相整合,将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存在障碍,会给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弊端,不同阶层之间普遍价值理念的隔阂往往以牺牲一部分层级的认同为代价。所以周礼文化在社会层级价值上的有机整合,才助力了周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更有利阐释传统文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 周礼文化多层次价值整合的评估方法

(一)价值评估的文物考察。周公庙是周礼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素之一,据考古专家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都发生在卷阿附近。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周公庙庙区殿宇众多,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这也算是普通百姓对周礼文化的一种认知方式。

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4)

润德泉,誉称周公圣水

在周公庙内有一座神奇的“润德泉”,因泉水喷涌干涸情况不确定而充满传奇色彩。相传若泉水涌流,则国泰民安、风华物茂;泉水枯竭,则世态动乱、兵荒不断。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干涸的泉水突然复喷,宣宗便赐这口泉名为“润德泉”,一直沿用至今。由个人功德到国泰民安,“润德泉”的来由体现了不同层级的价值认知不同罢了。

在润德泉西边有一座碑亭。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和石碣多座,大都记述着修建周公庙的历史情况,侧面反映出周礼文化的传承得到了世代的认可与保护。

(二)价值评估的历史研究。《诗经·大雅·绵》中这样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3000多年前,周人来到岐山,“修后稷、公刘之业”,推“务耕织、行地宜”之策,遂使周族日益发展、强大。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周武王克殷灭商,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家性质和政权的西周王朝,使中华民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礼乐文明的新时代,而岐山是中华礼乐文明的诞生地。

礼乐文化,是古公亶父、王季、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周人、周族、周原地区和整个华夏民族共同创建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信史文化。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石、价值标准和精神气质,不仅为周王朝800年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明——礼乐文明,更为中国以后的秦、汉、唐等封建王朝建立大一统强大帝国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强大的精神支柱、高深的理政智慧和丰富的治国经验,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绝大多数时期都占据着领先的地位。

传统文化的形成十分漫长,同一个文化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不同的阶层迭代认可,在社会进程中再创造以及价值的再形成,因此具备了多层级价值属性。周礼文化也不例外,所以要全面地理解周礼文化,需要对人类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周礼文化还原到历史过程之中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周礼文化对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价值属性。

(三)价值评估的社群调研。社群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或社群情感。社群的组成基于一个社交关系链的中心点,这个点可以是兴趣爱好,亦可以是需求合作,没有中心点的社群叫乌合之众;无论什么社群,都需要通过价值传递和情感维系来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让他们拥有一致的行为规范,具备一致行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有意义的工作。

全面评估周礼文化价值需要了解不同社群的文化体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周礼文化的价值认知,以普通大众为代表的核心群体对周礼文化的价值认知代表着周礼文化的普适性。社群调研可以促进公众的参与,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可以与各类社会参与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相关者的价值认知与发展需求,增加公众对周礼文化的关注度,公民的价值认同也可以得到增强,使其更加多元化,这对周礼文化的价值层级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价值评估的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可以解决那些仅仅使用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为复杂社会问题提供全面的、创新的解决方案。跨学科整合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周礼文化具有不同类型与层级的价值,综合借鉴历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时间的跨度分析各个阶层的价值认知变化,基于历史发展研究周礼文化价值整合,统筹不同社群的价值认知与发展需求,建立整合不同层级价值的方法。深入的历史分析,才能保障对周礼文化价值与内涵阐释不失偏颇,正确判断周礼文化的发展趋势,最终利用价值整合方法,提出协调保护与发展周礼文化的途径榆。

总体来看,周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现代社会中,深入研究、探讨和发掘礼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嬗变、历史作用、重大价值和现代意义,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和礼仪文化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周礼文化的精华已经为后世的社会和文化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式。我们应该重视周礼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深刻内涵,加强其传承和发扬,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其层级价值整合,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増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协同发展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四川汉传佛教山地佛寺空间组织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李俍岑.2016

【2】论孔子“仁”的思想意蕴及价值.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张民省.2006

【3】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以平凉市为例.西北师范大学.樊芳卉.2010

【4】世界文化遗产多层级价值整合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以清西陵为例.东南文化.赵晓梅.2017

END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吴汉兴

周礼的核心如何理解,周礼的核心内容理解(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