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重投:有时候编辑拒稿,但是愿意在作者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投稿,这时候重投算是新的投稿,如果作者接受的话,必须先根据评审和编辑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在再投稿的时候附上含有前次投稿稿件编号以及修改说明的信函,编辑在检查修改后的论文还有相关信息之后,决定是否要将论文送交同行评审。一些新期刊比较喜欢这么做。
★拒稿:直接拒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论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期刊编辑也不会考虑发表论文。
一般来说,给出大修意见后,当作者再次返还的时候,审稿人依据作者的修稿以及问题回复,做出最后Accept还是Reject的最终决定,并反馈给期刊主编,然后主编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通知,注意:这是编辑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编辑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四 大修是什么?
所谓大修(major revision)是相对于小修(minor revision)而言的。这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修改幅度以及修改后的处理流程上。
小修后接收的SCI论文往往只进行少量修改,而且修回的论文不需要再次接受同行评议,只需要期刊编辑进行一下自我检查,然后做出是否发表的决定。所以基本上拿到小修,被接受的概率就很高了。
如果在第一轮评审拿到了大修,也不要太担心major revision其实代表了编辑对你的科研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认可。你的文章也大体符合期刊的范围和要求。
大修后的SCI论文,在修回后一般会送交原审稿人审核,当然偶尔也有编辑会选择不同审稿人进行第二轮审核。大修期间,编辑那里会反馈一系列问题和意见。从几个到十几个都有可能。
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甚至有的还充满了攻击性。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有的审稿人对论文中的内容并不完全明白,所以就直接给了否定,这才是最要命的。
而且大修稿件中的问题和意见往往并不容易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而能不能正确有效、态度良好地回复审稿意见,直接决定下一轮审稿的成功率。
五 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
第一类 语言表达错误
最常见:英文表达问题
很多作者的研究创新性很好,论文的方法和结论也不错,但是较差的英语水平(尤其中式英语)却使得内容表达不清晰,无法将创新性最准确地传达给审稿人。而且部分审稿人会认为你对待 SCI 论文「不够认真」,上升为态度问题,这是学术上很严重的一类行为。
拼专业:写作逻辑问题
有些投稿者的文章整体行文没有逻辑,文章内容很散而且前后缺乏衔接。
写SCI论文实际上跟“讲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主线贯穿全文,然后按照研究目的(引言)、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顺序将“故事”叙述完整,这其中需要层层递进,前后接洽,且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语句堆积。
第二类 内容错误
这类问题主要是论文本身的问题,包括摘要不够吸引人:摘要就是论文的门面,必须要说明「目前该领域研究大背景、小背景、研究缺口、以及你的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 四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处写的不清楚,没让编辑眼前一亮,那么你的论文可能就危险了。
此外还有论文的贡献不够大,创新点单薄。更严重的还有文章设计的缺陷:研究细节不清晰、结论过于夸大等等问题。
如果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严谨准确,课题设计天衣无缝十分科学。建议在目标期刊大量检索同领域文章,认真研读、学习,通过对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第三类 “硬件”错误
这类错误包括:论文内容与所选期刊主题不符合;文章中图表等格式问题。
针对这类错误,需要熟读期刊投稿官网的Author Guidelines(作者须知)!正规的期刊会提供本刊接收主题和重要的格式要求,只要仔细研读很容易规避这类小错误。
六 哪些原因会导致拒稿?
1 技术原因涉及到稿件内容本身有缺陷(如统计学问题、方法学问题、结论不可靠等),一般需要审稿人及编委等专业人员才能识别。
2 编辑原因一般是在编辑手里发现稿件有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直接拒稿,均不会送外审。
根据 Springer 和 Elsevier 提供的数据,最常见的「编辑原因」无疑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It does not fall within the Aims and Scope. 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
而某个根据杂志社的反馈,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如下表是《Respiratory Care》杂志披露的最常见的退稿原因,也还是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
我们总结一下,大概有如下原因
(1)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论文: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发表范围,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直接拒稿。
(2)SCI论文重复率太高:重复率也是重复率。 如果重复率太高,则意味着你涉嫌抄袭,涉及学术不端,将被直接拒绝。
(3)语言使用不当:SCI期刊往往只接受英文稿件。 如果论文中使用的语言与期刊要求的语言不一致,稿件将被拒绝。此外,过多的语法会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差和被拒的可能性。
(4)论文字数:虽然杂志对论文的字数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如果字数与杂志要求的字数相差太大,也可能被拒绝。
(5)论文格式混乱:几乎每个期刊对论文格式都有要求。之所以统一论文格式,是为了方便审稿人阅读。要知道期刊每天要接触的稿件很多,排版和重新审稿的精力并不多。 一般格式乱了,会被杂志直接拒稿。
上述拒稿原因多见于编辑初审,而审稿人拒稿的原因,包括大修后拒稿的原因大体如下:
(1)论文质量不符合投稿期刊要求的水平:SCI是国际权威期刊,但这些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对论文水平的要求参差不齐。也就是说:一篇论文可以在SCI4区成功发表,但是如果发表在SCI3区,可能会因为论文质量问题而被拒。
(2)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结论:审稿人不会放过论文中的任何实验或数据。他们会根据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库是否真实,实验结果是否不真实。有说服力的。
(3)论文的创新性:对于SCI论文来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缺乏创新文章发表在SCI上的概率很低。
(4)找不到审稿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冷门的专业论文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您在投稿前推荐几位同行评审员。
七 遇到大修怎么办?
要操持正确有效且良好的心态来进行修改和答复,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因为major revision并不能保证修改了就一定被接受。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所以,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
(1)要精读并彻底理解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意见。如果有些问题不理解,可以询问导师或者学长,或者去请教在本领域内有过成功发表经验的人。只有彻底理解了审稿人的意见,才能够正确合理地回复。
(2)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给出的问题和意见逐一进行解答和修改。一般大修会常见三类问题: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技术性问题;非技术性问题。
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解决的。对于技术性问题,如果是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么可以把实验方案进行大整改。
要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语法表达问题,那么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个请人帮忙润色。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自己尽快提升语言水平。
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就比较难解决了,审稿人可能会质疑你的创新性不足,或者是觉得你的某个环节思维逻辑不够缜密,没有达到审稿人心中的预期。
遇到这样的问题,审稿人若给出了可行的方法,那么直接按照审稿人的方法修改;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方法不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不会修改的,而是要和审稿人进行沟通”,说明你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要注意态度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