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引申的观点,唐雎不辱使命题目及答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7 16:23:21

作者:许云辉

唐雎不辱使命引申的观点,唐雎不辱使命题目及答案(1)

“唐先生!天子发怒,后果很严重!‘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您想好再回答!”

“大王,您知道平民发怒的后果吗?”

“切!平民发怒,大不了扔了帽子赤着脚,以头撞地罢了!”

“错!‘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士之怒,前朝有三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臣不才,今日愿意成为他们之后的第四个布衣刺客!您若想知道何谓布衣之怒,很简单:臣与您同归于尽,保证马上‘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让秦国上下为您披麻戴孝!”

盛气凌人的秦王嬴政被唐雎吓得脸色煞白,心惊胆战,“长跪而谢之。”“不辱使命”的唐雎赚足面子,不仅保全了国土,且以不畏强暴而青史留名。

可惜,这篇出自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且被收入《古文观止》的“唐雎不辱使命”(甚至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仅是纯属罔顾历史真相的一厢情愿的之作!

唐雎不辱使命引申的观点,唐雎不辱使命题目及答案(2)

(一)秦王易地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以摧枯拉朽之势先灭韩赵,继而于公元前225年灭魏。魏国灭亡后,秦王竟然脑子进水,向安陵国(今河南鄢陵西北)挥舞橄榄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属国,国君为魏襄王之弟安陵君,国土面积仅有方圆五十里。秦王灭魏后突然大发慈悲,非但不指挥秦军乘胜追击碾压安陵国,反而去做用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国五十里国土的赔本买卖。英明神武的秦王突然智商为零,作出如此有悖情理的举动,谁信?!

更牛的是,安陵君明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反而像只煮熟的鸭子嘴还硬曰:“承蒙大王看得起安陵国。按说,大王以五百换五十,安陵国占了天大便宜,理应从命!不过,这五十里国土虽小,却是先王恩赐之地。因此,臣不敢与大王交换,以免愧对列祖列宗。顺便说说,安陵国上下的态度是‘愿终守之’!”

这番话说得相当硬气,除表明婉拒态度外,更明确向秦王下战书:“安陵国举国上下愿为坚守祖宗基业而死战!不服,放马过来!”安陵国王何来的胆气与实力,敢与强秦叫板?正义?正义在战争面前就是个口号而已,必须建立在国家实力之上!仅凭正义二字就能让强秦不战而退?这个脑洞开得够大!

更不可思议的是秦王的反应:在收到安陵君回复后,他竟然忍气吞声接受安陵君‘愿终守之’的战争挑衅,仅仅表现得“不说(悦)”。秦王如果想灭安陵国,比捻死一只臭虫更容易。秦王是良心发现,抑或有所顾虑?都不是,完全是《魏策》史官们的创作需要!

接下来,安陵君派出唐雎进入秦国,于是,唐雎不辱使命,在秦廷开始名垂千古的精彩表演。

唐雎不辱使命引申的观点,唐雎不辱使命题目及答案(3)

(二)唐雎玩命

安陵君唯恐回复秦王的书信遭曲解,特意专程派嘴炮高手唐雎为特使入秦,详细向秦王面述拒绝交换土地的具体原因。可是,从唐雎在秦廷的言辞可以看出,他只是在鹦鹉学舌机械重复安陵君回信中的言辞,毫无新意可言。

秦王接见唐雎后,沉着脸质问:“‘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我强秦灭韩亡魏,势如破竹。只因为贵国国君是有德长者,寡人不忍心兵戎相见,才提出以十倍之地交换,却遭到安陵君一口回绝。寡人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这难道不是明目张胆轻视寡人?

唐雎按照与安陵君商量好的商量好的口径对答:“非也!寡君岂敢轻视大王!实在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大王即便以千里之地交换,安陵君也不敢出卖祖宗基业,何况仅有区区五百里地!大王,您想多了!”

秦王想不到小小安陵国居然“狗坐轿子——不识抬举”,风度顿失恼羞成怒威胁唐雎:“唐先生,您可见识过天子发怒的后果?”唐雎冷笑回答:“臣未尝闻也。”

秦王极其夸张地向唐雎形象描绘出天子之怒的严重后果。唐雎不甘示弱,也针锋相对向秦王展示兔子急了还咬人的现实,同时“挺剑而起”,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逼得色厉内荏的秦王当面服软。

唐雎不辱使命引申的观点,唐雎不辱使命题目及答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