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用汉语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翻译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8 19:10:38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 ( ) (2)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有闻( ) (4)到山花烂漫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6.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亭亭净 ( ) ③而之不可( ) ④莫能也( )

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8.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 B. 纯情韵胜 皆美于徐公

C.花富贵者也 辍耕垄上 D. 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子好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1.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三、(甲)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香远清 ( )(3)每之 ( ) (4)之 (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16.《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答案:1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1.(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2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6.①树立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7.B 8.A 9.(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0.B 11.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2.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3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13.更加;;踩;告诉14.A

15.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16.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