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3 19:29:47

民以食为天,说到孔子,那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算得上耳熟能详的金句。孔子为何这么说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1)

孔子画像

一种观点认为,圣人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追求精致的美食原则:粮食磨得越精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但孔子年幼时就沒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年少时他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如其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来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却难称其志,自嘲惶惶如丧家之犬,想来实在难有心思和条件,来专于美食细作之工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2)

山东曲阜孔子庙石雕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牙不好,或者又爱吃肉,教育生涯清苦,二者兼有之,所以有才有此说。

古代学生与老师第一次见面,要送上拜师礼以示尊重,也有学费的意思。《红楼梦》中第九回说薛蟠假借到贾家私塾读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第八回则讲了秦业虽知贾府义学不收学费,仍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第一天上学亲自带了儿子秦钟,来代儒家拜见贾代儒。

一般给老师的学费和礼物称为束礼又叫束脩,这个规矩就是从孔子办学开始的。。束脩原来是指十条干咸肉,即干腊肉。风*肉条,易于保存。除去严冬,鲜肉至多保存三天,要不然孔老师一开学收了肉,天天吃也吃不完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3)

孔子画像

据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描述他身材魁伟,当时被称为“长人”。从孔子画像看,他的牙挺的确不太好。孔子的牙不好咬不动,只有细细切成丝才行。加上他老吃干肉条也没胃口,无奈变着花样求新吃法。

十条干咸肉虽算不上厚礼,但古人农耕经济食肉不易,一般人家来说算是富有诚意的礼物了。孔子坚持"有教无类"平等的教育理念,不嫌贫爱富,故有颜回、子路、伯牛等诸多出身寒微的弟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4)

干肉条

其实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表示对祭祀对象的虔诚和尊重。出自他在鲁国当主管祭祀官时,提出的管理标准。“国之大事,祀与戎”,肉食是最重要的供品,斋祭时用的食物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不妨仔细看看原文就明白了。孔子的这番论述,应当体现了他主张恪守祭礼食规,和提倡卫生科学的进食原则。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中华饮食文化渊源流长,文人吃更显雅事。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美乐胜美食,余音绕耳至"三月不知肉味“,要知吃肉没味,比起没肉吃更没劲。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是什么(5)

后世推圣人先师为美食理论鼻祖,正如同推唐玄宗皇帝为梨园祖师一样,总显得理直气壮,底气更足的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